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星”光耀世博


向来对日本人没有好感,是因为二战时,日军骇人听闻的凶残暴戾,几近与兽无差。

日本著名歌手兼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谷村新司,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里担当演出嘉宾,为全场带来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星》。歌词大意:闭上眼睛,一片遐想,星光洒向四方,照亮我一路前行,穿越荆棘,我的心中充满热情,追随美妙梦想我一刻不停。

这首旋律与词俱优美的歌曲,深情而哀怨的意境,深深地触动人心。有段时期,曾经被多个国家的歌手翻译传唱过;沾了原曲的光环之故,大多获得了成功。邓丽君也以中文翻唱过(另一种乡愁),非常的婉转动听。

我从来不听日文歌曲,当然是因为听不懂。不过,听了谷村新司在世博会上演唱的这首《星》,却为之深深地吸引着,之前对日本人的无好感,一扫而空。

虽然还是不懂其唱出的日文意思,但是,很快我就被那哀怨凄美的意境打动,坠入激昂感人的旋律中,仿若看见了悲怆而凄美的人生。听过原曲,就能比较出翻译自该曲的歌,韵味上与原歌有所差距。

《星》的原名在日文里是《昴》,昴星团属于金牛座,由3000多颗恒星组成,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团之一,秋冬之际尤为光彩动人;几颗比较亮的星,古代被列为昴宿。


下面是从网上取得的《昴》日文原文歌词,及《星》翻译成中文的歌词。


《昴》

目を闭じて 何も见えず
哀しくて 目を开ければ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他に见えるものはなし
呜呼 砕け散る
宿命の星たちよ
せめて密やかに
この身を照せよ
我は行く
苍白き颊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息をすれば 胸の中
こがらしは 鸣き続ける
されど我が胸は热く
梦を追い続けるなり
呜呼 さんざめく
名も无き星たちよ
せめて鲜やかに
その身を终われよ
我も行く
心の命ずるままに
我も行く
さらば 昴よ

呜呼 いつの日か
谁かがこの道を
呜呼 いつの日か
谁かがこの道を
我は行く
苍白き頬のままで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我は行く
さらば 昴よ


《星》

闭起了双眼,心中尽茫然。
黯然抬头望,满目照悲凉。
只有一条道路通向了荒野,
哪里能够找到前面的方向?
啊……,散落的群星,
点缀夜空指示着命运。
静谧中放射出光明,
蓦然照亮我的身影。
我就要出发,
脸上映着银色的星光。
我就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凄凉的气息,吹入我胸中。
阵阵秋风来,呼啸声不停。
可是我心头不灭的是热情,
每时每刻追寻梦中的憧憬。
啊……,璀璨的群星,
纵然无名也要闪晶莹。
不沉寂从来不放弃,
迸出华彩点燃生命!
我也要出发,
照着心的指引去远行。
我也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啊……,什么时候啊,
有谁也曾来到这路上?
啊……,什么时候啊,
有谁也会循着这去向?
我就要出发,
脸上映着银色的星光。
我就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我就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这首《星》是全场里最为令我感动的歌,宋祖英与成龙合唱的《和谐欢歌》却带不出那样的意境之美,“星”光耀了世博。

赶路的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是赶路人。生命中面临的风风雨雨,还需要有个屋檐来遮躲凡躯。哪里有温暖,我们就往哪里凑。

人从出世开始,就在不停地赶路。赶成长、赶学校、赶毕业、赶工作、赶恋爱、赶结婚、赶儿女、赶事业、赶退休,最后终于赶到一个大家共同的终途。路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成为拖延人生前进的阻力;如果不能理智地抑制,妥善处理,终途就有可能停滞在中途。

路途的平坦或崎岖,则是考验人生的试炼场。平坦的道路,造就成绩一般的学生;崎岖的道路,造就成绩斐然的学生。人生的道路,是走在平坦上好呢,还是走在崎岖上好?如果搁在面前的这两条路途可以给我选择的权利,我当然会走平坦的路。既然大家的终途都是去一个共同的地方,为什么要挑崎岖的路走?为什么要走付出倍于别人精力的道路?

有人说,荆棘满布的路,才算体验了人生;平淡无奇的路,只能算是人生的旁观者。就好像谈了一次刻骨铭心的轰烈爱情般,人生也需要有高弧度的起伏,才是精彩。当然了,也不是人人都经得起这种过激的起落游戏;那些能没事的,就是为数极少的人生荆棘路的征服者!于我而言,我愿意当个旁观者。

一个匆忙赶路的人,一定没有心情停下来恋眷路两旁的美丽景色,对他来说,赶路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因此,错过美景也是必然的。同理,一个饿得肌黄面瘦的人,眼下最迫切的是充饥,你去跟他谈什么自由民主的大道理?

路上的机会不想错过,我们却又常常错过。时间宝贵,我们却又无从挽留。稍纵即逝的路上“增值品”,不是那么容易手到擒来,这是赶路人之无奈。

走路须注意脚下,平坦的路面也有滑倒的时候。只不过,比起崎岖的路面,跌成重伤的机会不会太大,也比较容易爬起来而已。

我们常习惯性地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其实,这未必是万试万灵的方法。如果你跌倒的地方是滑溜的青苔地或流沙,在原地起来再踩下去,你还是会跌倒,并有可能永远也爬不起来。换过一个地方试试,也许更明智些。

没有人愿意在半途躺下,除非他的前路真的不能再行进了。生命中无法放弃的事物很多,比如爱人、子女、财物、事业。这些往往是支撑着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倒下去的原动力。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些在途中与人生牵扯上的千丝万缕关系,却推动了人生的齿轮继续传输动力向前行进。

“你在做什么?”

“在赶路。”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神秘的夜之瞳


今天十五,月亮圆满的日子,潮汐泛滥之期,狼人异变之机。凝望着这颗天上的“夜之瞳”,我心中针对她而犯的疑窦又如喷泉,愈喷愈高。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亘古以来,月亮这颗卫星就一直伴随着地球转,像地球的老婆;古人看过的月亮,也就是今天此刻我们所看到的月亮。

地球据说诞生于46亿年前,人类据说在距今的70万年前出现,然后据说花了数十万年来进化,始达致今天你我的样子。

那么,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盯上地球的?或者说,是在什么时候被地球的吸引力俘掳的?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登月舱缓缓降落在月球的“宁静海”,人类终于首次踏足这个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¼),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一点,却伴随了地球数十亿年之久的神秘星球表面,宇航员用肉眼亲睹了另一个世界的神奇。往后的3年里,人类先后登陆过月球6次,在月表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希望能搞明白这颗地球伴侣的过去未来。

然而,人类对于月球覆盖着的神秘面纱,并不因登月而揭开,反而带回来更多的添加问题!关于月球的芳龄,迄今获得的证据表明,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月球也是这个年龄呢?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后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古老!

阿姆斯特朗在宁静海步下登陆舱后,随手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5亿岁和46亿岁——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月球的岩石年龄竟然超过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

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很久很久以前,便已在星际空间成型在先了。

月球古老的岩石年龄已使科学家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大感棘手。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竟然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还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的成体。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毫无干系,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关于这位美丽月姐芳龄几许的问题,至今还解决不了,只好把它暂且放在一边不去讨论。在“阿波罗13”的探月过程中,曾使用废弃的火箭第3节推进器,向月球的表面撞击,制造“月震波”以检测月球“中空”之谜。撞击产生相当于11吨炸药爆炸的效果,使“月球钟声”长鸣了3个小时之久!据美国NASA的文件记载,每一次的撞击声,听起来都仿佛是一口大铃铛的声音。

从测得的月震波推算,月壳厚达65千米,厚度是地壳的2倍多!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被称为“月海”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显得十分困难。带回地球的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的条件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有科学家因此推论,如果月球是中空的,内部也许住着“月球居民”——一种高智慧的外太空生物群。他们精心创造了月球,内部隧道纵横,连贯着无数结晶物散布的洞穴壁,像树枝那样,分别延伸至洞穴或直接通向月面,或与月面的裂缝相衔接,在广袤太虚的寂静和黑暗中,形成独特的月内生物世界。

果如此,那么,地球生物用肉眼遥望了数十万年的月亮,本体就是一艘超级的宇宙飞船了。月内的建筑就是广寒宫吗?吴刚、嫦娥与玉兔就是传说中的“月亮居民”吗?“夜之瞳”的层层疑问何时能获得圆满的答案?人类还要继续问天呐!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黄昏的街市



等一位朋友来取她的产品之际,看到太阳的余晖照耀在对面大厦的墙上,使墙面的通体像涂上了一层金漆,在那渐渐隐晦于黑暗的四周,显得特别耀眼。

我不禁被这金澄澄的景色给迷住了,再看天上,一轮明月高挂在那儿。时近农历十五,月亮也圆鼓鼓的。因为阳光还没有完全抽离退出,月亮的色泽很淡薄,显不出她皎洁的白光来。

海上的黄昏,令人陶醉痴迷,陆上街市的黄昏,同样地令人万分的神驰。我喜欢看这种渐隐的街市黄昏,在那神秘的朦胧里,仿佛透着一股诗意般的苍茫之美。

经过了一整天的喧嚣,车马人潮消退后,吵杂的人语没了,车流量少了,街市回复了应有的安宁,静静地沉浸在一片夕阳红的美景里,她——准备着休息了。

我曾经于70年代台湾文艺电影流行时期,在一部已经记不起名字的电影里,看过这样的黄昏街景:男女主角在这种氛围下,互向对方作出爱的宣言。远处的背景里,一列车身被夕阳余晖映照得金光闪耀的火车,正缓缓驶过高架铁道,那美丽的画面,令我至今难忘。

我静静的欣赏了约15分钟之久,看着两座建筑物的墙身,由金黄变成暗黄,再融化成模糊状,直到与周遭的昏暗色彩调和,不分你我。

朋友姗姗来迟,刚才出现的这一幅大自然画作已然落幕了。她与我是同乡,小我两岁,是我妹的同学。丈夫也是我们的同乡,婚后的十余年前随夫迁来亚庇居住。

今年可说是她亲情的劫难之年,患有心脏病的父亲,病发骤逝,母亲受到刺激,三个星期后也随之撒手人寰。家里一个月内办两次白事,令她疲于奔波,神情显得憔悴不已。

在家乡时,我们同为同学,虽然并不同班,但彼此都认识。所以,在闲聊间,提及了一些以前在校时比较合得来的同学,谁谁谁现在哪里,谁谁谁近况怎样。这与三姑六婆的“讲是非”不能并论。我们这种探询是在大家自校分离失去联络后,偶遇见而提起的一种旧同学关心之情怀,不是刻意去打听谁的是非的那种心态。

从前属于我的那时代比较不流行什么同学会,男女间都是含蓄而保守的那类,这是因为那时代的“风气”使然。我们到了高中也还没有多少人懂得情爱,在校园里拍拖的就更是少见;不像现在,初中生就开始拍拖谈恋爱了,到了高中,已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恋爱老手。

在黄昏景色的映照下,突觉彼此的容颜都苍老了很多。如果寿命够长,再20年吧,我们也会迎来人生的黄昏。个人的成败到时已不足挂齿,要在乎的是那从小同学同班,一路走来的情谊。虽然我们不常见面,但是在彼此的心中,都会保留一个位置给对方。你记得我是谁,我也知道你是谁。在彼此的记忆里,我们曾经一起长大,现在一起老。

看过这样的一句隽语,很喜欢,特引为本文的结语:

一个人不管多么成功得意,身外成就只能满足于一时;
人活到最后,回头看镜花水月的人生,
会发现功名与富贵只是浮云,
而唯一最珍贵的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梦闯世博会


甲:(自白)“百年世博,来到中国”。说起这世博盛会啊,是和奥运盛会齐名的。英国伦敦于1851年举办首届世博会,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亚洲大国——中国,头一回举办世博会。共有192个国家地区和5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展期为半年(185天)。哇!想起来就兴奋喽,一定很有看头的!我今晚到上海来,就是想亲身参与这举世瞩目的盛会,开开眼界!向园区入口的执勤人员出示了入门票后,我就被请进了展馆园区的范围里;美丽的礼仪小姐穿着金黄色的旗袍,笑容可掬地分立两旁亲切鞠躬接待来客;其中一位长得很像红星汤唯小姐的女孩,令我不禁对她多瞄了两眼。然后,我看到前面停放了好多各类交通工具,以备游客挑选乘坐。唔……我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游园好呢?

乙:嗨!这位亲爱的大爷,晚上好!一个人来游园啊?您是打哪儿飞来的贵客呀?

甲:您好!我是马来西亚飞来的。

乙:噢,欢迎欢迎!马来西亚飞来的客人,快请上车吧。

甲:人力车?您要我坐人力车去游园?

乙:对呀!坐人力车游园有何不妥?能看得够仔细些的!

甲:这倒是新鲜的主意,我喜欢新鲜,请问收费是多少呀?

乙:不多,很少,就5000元而已。

甲:什么?!5000元?还而已?您应该是说得太快说错了,是50元才对吧?

乙:没说太快,也没说错,就是5000元。

甲:哇!您收的是印尼盾呀?

乙:是人民币,“Yuan”,U Know?印有咱伟大舵手‘冇煮食’遗照的钞票啦!

甲:(自己在算计)100元人民币能兑换马币约50元,5000元人民币折合马币是2500多元……这么贵还说没说错?

乙:咦?大爷,怎么感觉和您特投缘,该不是二战时失散的兄弟吧?!这样吧,给您打个折如何?

甲:打折后是多少呀?

乙:4000元。

甲:还是很贵哟!

乙:不贵了,大爷,我8个小时包搭载,背负着您超标的体重,走得双脚起水泡,还要等您游园呢,时间就是金钱呀!




甲:但是,8个小时可没办法游览完全部的展馆园区,对吧?


乙:大爷,那就是您自个儿的问题了,我负责的是这8个小时的搭载。

甲:容我考虑考虑。


乙:甭考虑了啦,给您搭载的时间已经剩下7个半小时了!

甲:什么话?您应份的服务时间怎么可以从我这里扣除?我们都还没议完价呢!


乙:我针对的顾客是您,当然得从您这时间里面扣除呀,要不然您若故意缠着我闲聊一整天,不是亏大了吗?我。

甲:真稀奇!您又不是黄小姐,我哪有‘性趣’来缠着您闲聊一整天?吃饱饭撑着吗?我。


乙:好,大爷干脆些,翻出您的底价来,能付多少给我?

甲:这样吧,我能付的车资是1000元,您看怎样?


乙:差太多了吧?要命啊,大爷。至少得3000元才行!

甲:1000元不二价!不行也得行,再议我就走人,另觅交通工具!


乙:好好好!成交,我的大爷!这不看在和您是二战时失散兄弟的情份上吗?!

甲:少贫嘴,8个小时服务时间要给我计足,少一秒钟我就从车资里面扣除!


乙:您几时变得恁般小气?连这个也和我计较起来了?怎就不看在咱特投缘的份上?有点手足情份行不行?

甲:成也不?老弟?


乙:成……成成!既然相认了,我就多送您一秒钟还不可以吗!

甲:(张望)该从什么园区游起呢?


乙:大爷,建议您先游大洋洲园区,其次非洲园区,然后南美洲园区,再游欧洲园区,最后游亚洲园区。



甲:怎么亚洲园区排在最后游?


乙:精华都在最后的嘛!

甲:不行,我性子急,还是从精华游起,由亚洲园区先来吧!


乙:行行行,只要大爷您高兴就好,我还懒得理您从哪游起哩!

甲:哇,这造型像广西壮族民居的中国馆,很像我们那里的度假屋,只是放大了些而已,可惜很老土,缺少时代的气息。


乙:大爷,我的近视眼镜借您戴上,瞧清楚屋顶上牌子写的什么字来着?这是您自己国家的马来馆,不是中国馆!

甲:!!……我知道,我意思是说:建在中国的马来西亚馆很特别,像度假屋,充满了大自然的原始野性美,赞!


乙:大爷,下车进去慢慢观赏吧。

甲:自己国家的就没有什么看头了,不看,继续走吧。


乙:大爷请看,这是柬埔寨馆、越南馆,左边寮国馆、泰国馆,右边印尼馆、菲……

甲:都是东南亚国家的,看到都‘显’。


乙:对,相对落后的国家都安排在一堆的,显味相投嘛。

甲:咦,您刚才说谁的国家落后了?


乙:没……除了马来西亚,嘿嘿……

甲:这还差不多。(路人甲没有听清楚,路人乙说的是‘没除了马来西亚’。哎,真是的!)


乙:大爷,看,新加坡馆!

甲:看到了,啥了不起的,不就多了点时代的气息吗。(嫉妒得双眼通红、咬牙切齿、青筋暴现)


乙:前面是日本馆、韩国馆,左边是台湾馆,右边是……公厕,嘻嘻……没建馆。



甲:日本馆很具现代震撼感,不愧是真正的先进国!


乙:大爷,您怎么都不下车进去瞧瞧,您这哪像是参观博览会?害我想停下来‘放蛇’一会也不行!

甲:我想先参观中国馆,其它的慢慢再瞧。


乙:对对对,归国华侨都是这样变态的!噢不——我是说这样心态的!

甲:谁归国华侨了?俺是大马公民。


乙:据说大马有三大人种,请问您是马来人种?中国人种?或印度人种?
甲:当然是中国人种,您难道这样也分辨不出来吗?(纳闷、怀疑的眼神)


乙:这不就结了?海外华人有中国情结,对祖先的文化比较有‘饥渴感’嘛。

甲:那是。不过也有砍断了自己的根的。


乙:我知道,那是叫‘黄皮香蕉’对吧?就像美国华人被叫做ABC,很多人完全不懂中国文化!

甲:没错!在大马,这种人有另一个专门名词,叫OCBC!


乙:OCBC?什么意思?是指他们“屙屎臭过人”吗?呵呵——

甲: Orang Cina Bukan Cina。


乙:(自语)……这位大爷讲的英文腔调够怪,完全听不懂他在念什么!
甲:算了吧,不懂好过懂,越懂得多烦恼就越生多。驾!继续向前走!


乙:大爷,前面宏伟的红色建筑就是祖国馆了!



甲:祖国馆?


乙:对!中国不就是咱兄弟俩伟大的祖国吗?

甲:您好像在对我搞统战喔?


乙:哎哟!都什么时代了,还统战哟?大爷您多心啦,我们又不是两岸,当然不是统战了!大爷,祖国馆到了。

甲:好,我要下车去小便了,您在这等我还是随我一块进去借厕所?


乙:大爷,小的没尿,就不陪您小便了。多谢惠顾,车资1000元……(伸出右手作讨取状)

甲:待我参拜完中国馆后,还要您继续搭载去其它的馆呢,瞧您猴急个啥呀?


乙:这不,8个小时的服务时间刚刚结束,我该收工回家陪小老婆咯!

甲:什么?!已经过了8个小时?酱快???您的时钟喂给火箭固体燃料做动力的啊?


乙:大爷!瞧您游园倒是游得舒服,不晓得在梦里的时间溜得特快,不信您问问有过做梦经验的读者们!

甲:不必问,我最信得过读者了。嗱,500元车资拿去吧,有余钱就不必找了!


乙:大爷等等,不是说好1000元的吗?您怎能这样不守诺?读者可是全程在监视着的喔!

甲:没违诺呀,这是马币!马币500元不就是兑换人民币1000元了吗?您不会算术的啊?


乙:唉呀!谁说收您的马币了?若收到伪钞马币,可亏大了,我。我要收的是人民币1000元哪!这位大马大爷!

甲:您几时变得恁般小气?连这个也和我计较起来了?怎就不看在咱特投缘的份上?有点手足情份行不行?(应用‘鹦鹉学语’招式)


乙:行!您来拉车搭载我游园8个小时,我可以分文不收您的,大家算扯平!如何呀?

甲:呵呵——呵呵……,人民币1000元是吗?在这里在这里,请点算笑纳!


乙:这就对了嘛,不发威他还当真我跟他有亲哩,二战时我都还没出世!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关我屁事?~~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黄昏夕阳情


一对70来岁的夫妻,手挽手推门进来买货。两人脸上洋溢着祥和的笑容,一副悠闲的样子,看就知道是一对幸福的晚年老伴。

老夫妻俩,男的鼻梁架了副老花镜,身穿一件奶白色的短袖衣,外加一件奶黄色棉背心儿,套一条淡蓝色的长裤,脚穿胶质拖鞋;女的穿一件方格短袖衬衫,套一条蓝底白花的长裤,脚也穿胶质拖鞋。

他们饶有兴致地向柜台售货服务员询问关于产品的一些特质,了解自己该服用哪种保健产品。我在旁静静伫立着,看他们与服务员交流了约半个小时后,买下了服务员推荐的产品。离去前,经过柜台时,边走边笑容满面地频频向服务员点头称谢。

目送两人走出分公司大门的背影,我们这些晚辈的心中都涌起了一份羡慕之情。我向刚才那位给这对夫妻介绍产品的女服务员打听,知道他们的儿女都长大成人,一些在国外居住,两老闲来便携手到处逛逛,享受着晚年的悠闲岁月。

这对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夫妻,鹣鲽情深,真正实践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庄重承诺,可谓羡煞旁人。人生的晚景能有似此相濡以沫的老伴相随,自是人世间最为幸福不过的心灵乐事了。

儿女长大后,有儿女们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与父母的世界不可能相容,真正能伴随到老的,还是夫妻俩人。见过一些父母,在孩子尚幼小时,将房子建造得很是宽广,房间也分割了好几间,打的算盘是待儿子长大成家后,住在家里。但是,儿子长大婚后,却与太太另买了小筑搬出去住,气煞最后空守着大宅的老爹和老母。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的大家族同在一个屋檐下居住的奇景已不再,兄弟姐妹长大后是各自飞离了老巢。以前有什么“兄弟和而家不分”的说法,现在?兄弟和家也要分!祖屋最后还是留给两老看顾。

这时,如果两老的感情好,大家还是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顾。要是感情不好的,儿女长大后,其中一方大多是追随某个比较能相处的儿女搬出去住,剩下个独守空屋的“孤头佬”。不说远的,笔者就有几位近亲,他们夫妻老来感情就因欠佳而决裂的,成了一对老冤家。

所以,看见感情到老还是这样如胶似漆的夫妻,难得呀,不羡慕是假。

年轻时,并不怎么看重年老后的晚景问题,因为那时还年轻,总以为晚景离自己还很远。不想,光阴像一匹过隙的骏马,稍纵即失。人再年轻,也有老去的时候;再怎么珍惜时间,还是会步入老年期。老年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和自己讲话。万一猫狗来答话,不吓死都几难,还享受什么晚景?

暮年的人生就像黄昏伴夕阳,虽美在一刹那,还是要相互的点缀才能成事,如果刚好遇见下雨,黄昏的夕阳美景就泡汤了。那些晚年能从生命银行提取快乐去享受的,是因为他在年轻时有储存快乐。那些晚年无法自生命银行提取到快乐的,原因为什么——还用说吗?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能看懂却听不懂的语言

中文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为数不多的表形文字之一,表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

从语言特性上来说,汉字有三个特点:其一,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我们一般上可以从一个汉字表意部分的形旁,大略知道这字的含义是什么。

其二,汉字属于音节性文字。拼音文字通常需要用几个字母来表示一个音节,汉字则每一个都能独自表示完整的音节。

其三,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绝大多数拼音文字在书写中,用空隙来表示词与词的界限,而汉字则不需留有一定的空隙。

汉字的常用字约四千字,记住了这四千字,阅读一般中文书报杂志基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初学者要记住这四千字,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汉字有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念、笔多难查的几项不利学习的缺点,不如英文表音文字来得切实。

因此,50年代初期,有人提议将汉字全盘拼音化,以解除小学生要认识数千汉字之苦。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老先生大不以为然,戏写《施氏食狮史》一文。

全文共92字,每字的汉语发音都是shi。這篇文言作品在用视觉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拼音朗读時,问题便出现了,他人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这是因为古文同音字多的缘故。

趙元任希望通过这篇文字,引证中文拉丁化所带来的文字灾难。

只用一个音节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恐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由此可知中文汉字的奇特性。

《施氏食狮史》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白话译文: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这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如果没有当年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老先生作《施氏食狮史》一文,来警告欲将中文字拼音化者,恐怕今天汉语就要步入像越南语言那样的境况了。

越南本有属于自身的文字,有点近似汉字,不足的就直接取用汉字。后来,其殖民宗主国法国希望他切断与中国的文化联系,鼓励越南人以拼音字取代本身文字,终有今天的不伦不类的越南文出现,从此失去了作为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字。


赵元任(1892/11/3-1982/2/25)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
中国语言学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982年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终生的良师

我有一本使用了廿多年的小字典。尽管我已经买了好多本比它大本,收录的字也比它更多的大字典,我还是继续将这部小字典存放在书柜里,一直舍不得将它丢弃。

舍不得将它丢弃,这是因为廿多年的感情。同时,它也曾随我远渡宝岛,并一直陪在我身侧,让宝岛的朋友见识了简体字和罗马拼音的应用法。

我在以往读写时所遇到的生僻字,都是依靠它来替我解答和释义的。不过,时代在进步中,小字典渐渐已经不敷应付新时代资讯的需求了。

小字典的封面和封底已经被我翻烂,把内页当作了封面;不过,我依旧没有把它投进垃圾桶去。直到最近,书柜的架子呈现饱和了,才依依不舍地把它给下架,收进旧书堆里。

早前买的大字典,很多字仍是收录不足,我现在还是要不断地购买字典。字典最好是每五年更换一部,以便更新内容。有时候新字典也查不到的字,逼着我要到网上去查检。网上查检不是不好,只是有时需要一个字或词的解释时,偏遇网络堵塞,久久也无法完成查检的工作。而且,不是24小时在线的网络,必须经过打开电脑、再连接上网的程序;争不如有本字典在手,立刻可以翻看查检解答。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要我们每个人买一部“不说话的老师”来学习查检生字。我入学的第一部字典早已不见,依稀记得比残破的小字典还薄;好像是香港出版的,那时候都是在用繁体字。

查字典的方法则是回家后父亲教导的,使用的是偏旁笔画查字法,注音也是传统的ㄅㄆㄇㄈ。说起这ㄅㄆㄇㄈ的注音,我只在小学一年级学了一年,升上二年级后,基本已经不使用了,连这ㄅㄆㄇㄈ也没法念完,所以,中文的发音一直都不标准。

升中时,因为我念的是独立中学,开始要学习简体字,于是又经历了一段由繁入简的学习过程,必须购买简繁字对照表来学习简体。罗马拼音也是在那个时候接触的,不过并不精通。真正的精通,还是在学习电脑中文输入的罗马拼音后的事了。

这罗马拼音对纠正我过往中文发音的不标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因为,只要一个字的拼音不对,就别想叫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字出来。所以,字典又成为我电脑桌旁不可或缺的工具;遇有拼音不正确,无法把字叫出来的情形,就必须求助于这位不说话的老师了。

字典是我们一世人的良师。毕竟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字都记得起来,特别是中文字的特性是一字一音,学会一个字音也就是一个;不似英文,使用拼音就可以把生僻字的字音给念出来。中文不认识的生僻字,用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的办法,偶尔可以凑效,却不是次次皆应手的。

所以,必须要有部字典,靠查检的点滴渐进方式,积累文字知识。我其实对自己文章的要求颇高,容不得有错别字,因此,字典和词典固然就成为我参阅的必备重要工具了。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春花之歌


四月大地
艳彩妆点
每一棵花树都穿红戴绿的
绽放绮丽
迎风摇曳
欢愉述说
春的来临


花的芬芳
百里飘香
花的柔美
叫人怜惜
每一朵花儿像一段情话
绵绵呢喃
散播爱意


春的气息
如诗像画
轻轻拂过
树腰枝干
奔流在五色花海丛里
片片香红
羞涩飘落


花儿春风
缱绻缠绵
花落无间
一片两片
三四五片
风中留香莫要辜负
落花原有意
春风应知情


春期渐过
落花遍地
一年一聚
就此落幕
年年花枝盼春至
花潮有信
春能有吗
莫教来迟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人生的直通车



人生像乘坐一列奇特的远行列车,列车只能一路前进,不能返航。有各人的直通站点,却没有列车本身的终点。车外的风景则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变幻。

上车下车,下车上车,每个人都是列车上的过客,浮光掠影,目迷五色。一旦下车后,车里一切你曾经的辉煌,只会留存在一部分人的脑海里,其他的人,并不一定知道你是谁。

因此,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下车前,留下一点纪念品;比如,踩几个深凹的脚印在车上,好引起全车人的讶异,在自己下车后,事件永远烙在他们心里。

既然是过客,固然也有过客的心态。某些过客清楚自己的过客本位,他们接受过客的安排,看淡名利,目空一切,让自己尽量享受过客的待遇,不使一丝的烦恼蹭脏了自己的僧衣。他们上车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下车也走得轻盈,仿佛没有上过车来似的。他们是一群来过坐车,却不愿留下脚印的万空过客。

列车在每个站点稍作停留,广播着一些人的名字,好让必须下车的人下车;这些下车的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黑白红黄的皆有,下去以后,他们就不能再上来了。车里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他们的身影,这意味着他们的过客之旅程已经到站。

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过客,他们会在列车暂停时,贪恋半路的风景,竟忘记了自己的站点还没有到。这些人,差点就不能继续上路了。不幸向孟婆误买了忘魂汤来喝的,被拒绝再上车,只好留在那个成为他人生终点站的月台。

最近下车的过客们,兴许会在某一个站点的月台,看到刚下车不久的70年代香港艳星狄娜女士,婀娜多姿地走来;或砂州奇书《神仙·老虎·狗》里面的主角人物留非洲(偕音名)老先生,在月台踽踽而行,时而踟蹰,回首顾盼。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上车的?人生列车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出了站?只知道,当自己发觉时,已经身在往前急速奔窜的列车上了。有很多人知道该下车的时候要下车,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下车了,糊里糊涂的就被撵出了列车厢,当醒来时,已身在某个站点的月台,那里其实就是他的人生终点站。



每个人在列车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人把头贴在自己座位旁的窗户玻璃往外看时,一定也会看到外面不同样的风景。

有人看到窗外的风景是碧天长空,有人看到窗外的风景是潇潇细雨,有人看到窗外的风景是烟蔽尘封,有人看到窗外的风景是美女出浴,有人看到窗外的风景是一片黝黑,如同夤夜;同样是过客,却有不同样的观感。大家交流的时候,都会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如果不能适度的协调,就会产生问题,掀起龃龉,甚至战争。

看到窗外风景是碧天长空的,或看到窗外风景是美女出浴的,基本上看的都是同样的天空,却是两种面貌。这是因为列车里的人本身,将列车里的生活经历,加诸于窗外的景物了。当然,窗外的景物并不因过客们的脑中影像而有所改变,而是过客被本身的经历蒙蔽了窗外的真实景象。

上车下车,下车上车,这是人生旅程的一个必经过程。每位下车的过客,除非他还小,不然,都会带着在列车上这段岁月满载的过客经历下车;可惜,后面没有来车了,他的宝贵经历,根本就不能在所谓的下一班列车里派上用场。即便有下一班列车的出现,其空间设施也会有所不同,之前的过客经历,未必就能用得上。

那么,谁是这部奇特列车的司机呢?他开这么长途且又无终点的列车,难道不累的吗?这是万古以来很多过客提出过的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答案,所以自然也有人试着走去车头窥看究竟,一睹全貌。但是列车头是走不到尽头的,追寻真相的过客穷其一生,也到不了驾驶室。过客到下车的最后那一刻,也还不知道司机是谁?徒增那“生也有涯,而知之无涯”的无奈。

我们的思维只想着有“人”在驾驶这部奇特的列车,有没有想过它是全自动的无人操作系统?

这是一部旷古以来就存在着的人生列车,它并不为谁而存在,也不在乎谁的存殁,是过客自己的心态,以为没有了谁,列车就不能开动。妄图通过不自量力的螳臂,来干扰列车的前进。过客的狂想自然不得要领,因为奇特列车是自然界的产物,愚笨的人类是它的从属,它不会听任谁来摆布。

不过,在列车里搞破坏,倒会影响这列车里过客们的生活,如曾经发生在19141918年,及19391945年,列车内的过客们酩酊大醉后,酿制的两次大厮杀惨剧,使车厢里死伤枕藉,一亿人因之而下了车;返祖归兽的过客们,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了人性,换来一个“活得糊涂”的教训匾额。

那个时候,如果你已身在车厢里,又幸运地躲过剃头利刃而不必下车的话,探头望窗外看,将会发现列车经过的四周景物,一直都没有变化过,仿佛列车在停着,其实是过客们自己的心情卡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

今天,我在车上,你也在车上,列车依然轰轰隆隆的继续朝前开;除了该让一些人下车的点站,列车并不曾无缘由地停下来。

上车下车,下车上车,人生的直通车永远在望不见前方尽头的无形轨道上奔窜着,也随时停站赶你下车。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

说 病

远山那如墨色般的黑云,渐渐逼近,渐渐逼近……空气里透着一股寒流,须臾,大雨倾盆而降。

周末的午后,老天捎来的这场骤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却已把热气流全给驱走,归还大地一个正常的体温。

幸好赶得及在大雨降落前回到家,不过,还是在下车的时候,被几滴打先锋的雨点撞击到身体。一个小时后,开始感到额头有点疼,看来,患感冒势不可免了。普通感冒还不要紧,别是H1N1就好。

我算是挺健康的人,年龄比我还小的朋友,已经有三高了,我一高也没有呢,还想怎样?从小到大,至今为止,患过一次称得上是大病的,就是小学五年级的那场疟疾病;害我在医院里足足躺了一个月,每天和充斥病房里的各类浓郁药物味道为伍;回到家休养时,还被吩咐每天要按时吃药。

这种药的味道,是我吃过的药中,奇苦的一种,叫“金鸡纳霜”,是专治疟疾的一种成药。用我们的话来形容,叫它“苦断肠”并不为过;奇怪,味道这样苦的药,为什么没有用糖衣包裹着,以方便病人咽下呢?每次服用这药,吞咽下去后,喉头必然残留着那股极苦涩的味道,久久不去,很不舒服。

后来,实在难忍其苦,服用的时候都是用吃饭剩菜的菜叶包裹白色的药丸,再放进嘴里和水而吞,这样的吞服法,显然好多了,喉头不再有苦涩的味道残留。直到两个月后回去医院复诊,确认疟疾菌已从血液里彻底清除,才不必继续吃药。

我算是极不易生病的人,就拿感冒这种小儿科来说,以前也不常患,大概数年才会患上一次吧。感冒本是人体天然的排毒方式,通过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的手段,把身体积累的毒素排解出体外。不过,随着年龄渐长,一旦患上感冒的时候,就会比较辛苦一些了。何况,现在还有了比较进化的H1N1这个上帝派来的杀手,模仿着感冒的症状,令人难以辨识敌友;不好彩被它盯上的话,可不管你姓什名谁?受过“拿督”或“敦”的封赐没有?一概随时会被传召上天堂问话,然后像赵明福那样,有去无回。

俗话说:“小病是福”,这其实是对年轻人说的,年长者可无福消受。人的年龄大了,体内的一些器官终究会老化。我们是血肉之躯,又不是机器人,不是说什么part有问题,就换掉什么part这样简单。即使患上的看来是极普通的小病症,也极有可能会牵动隐疾,产生并发症,引致生命悬危。

是的,地若无崎岖,谁人重平道?人生如果不会生病,谁还会注重健康?保身健体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想长命一点,多看看这个国家泡制的喜剧吗?

早早去了天堂的人,哪里知道有蒙女炸尸的奇案?哪里知道反贪污总部原来就是天堂?哪里知道上帝可以有几个,阿拉却只准一个?哪里知道有“一个马来西亚”,它的多重释义竟比天地初造还深奥,任谁也解释不到清楚?

不过,早早去了的人如果能,也会反问在世者:知道这些又如何了?不就是要这样来气你们这些活人的吗,叫活受罪呗。

!!!……也……对……喔!

屋顶响起唏唏唰唰的声音,望向窗外,原来又是细雨霏霏,看来今夜会是一个久违了的雨夜。我想出去看雨景,但觉头疼、颈疼、腰疼、全身都疼;罢了,还是早点上床找周公下棋去吧!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绮花遍城开

人间四月天,日暖风和丽;
树树开绮花,处处鸟啼鸣。
蜂蝶轻薄来,沾粉传播去;
一地红花艳,十里闻香飘。



开车在马路上经过的时候就注意到,但凡路的分界堤上种有花树的,莫不争妍斗艳,各展娉婷,开得是满树灿烂,一堤色彩。

粉红的花,淡黄的花,奶白的花,大朵的花,小枚的花,花花入目,万紫千红。

春天像一位远行者,这趟回来原是与繁花约会;春天也像是施种者,给花树的生长注入了催长剂;春天还像活泼的少女,带来充满青春的蓬勃生机!

虽然,生长在四季如春的赤道国家里,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四季较明显的变化;但是,你看你看:这么多的花卉一起盛开,难道不是她在向春天示的爱吗?如果不是春天来,花儿为什么会不顾矜持,争妍斗艳起来?

对了,春天的脚步已经踏进门槛来了,花儿是最先知道的,我们则从花儿盛开的信号里,确切知道春天来了。尽管天气仍然炎热无雨,花儿还是没有展延她禀报春天临幸的职责。

好样的花儿——妳!春天接受了妳的爱了吗?春天来了,花树兴奋,春天走了,花树悲愤。朵朵盛开的花儿,纷纷掉落在花树头,像失恋的人儿流下来的眼泪。一堆堆失去枝节的朵儿,不几天就要枯萎腐烂、和尘消散。

春天逗留的时日虽然短暂,花树却因着春来,激发了传宗接代的本能,招蜂引蝶开起了派对。花海将悦己的这些小昆虫包围,还包围了一些对春天患上敏感症的人们。

我未把照相机带来,所以,不能将这美景照下来给大家看;虽然手机有拍摄功能,但是开车不能使用手机;因此,这是我的藉口,你们明白。

我希望春天悄悄地离开,就像他悄悄地来,这样比较不那么伤感;我承诺,他不带走一棵花树,或一朵花儿,我也就不给他照个影儿。

这样,他每年才会再来。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老照片


照相机的发明,使人类可以将每个时代需要纪念的事物,忠实地留下倩影。尽管摄像的那个年代已经远去,留存下来的照片,却依然生动地述说着当时的情景,刻画了已经挥别的湮远年代。

闲来无事,翻看老照片也是一大乐事。回忆窜入那个时代的照片空间里,一景一物都是那么的扣动心弦。

这张老照片里的人,是我的三舅父,拍摄的时间应该是接近60年代末吧,当时的他大概廿岁出头,我好像是七、八岁。

舅父的照片背景建筑物,是山城当时拥有的两家戏院(同乐与奥迪安)之一的同乐戏院。认真地瞧一瞧戏院外面右边墙壁挂着的画布广告,发现是《盲侠大闹狮子楼》和《七仙女》,左边的挂墙画布是一部印度戏的广告。

《盲侠大闹狮子楼》和《七仙女》的演员是谁,已无从自照片里分辨;依据我模糊记忆的猜测,《盲》片的演员好像是王羽、郑佩佩和岳华等人?《七》片的演员大概是凌波、乐蒂等人?因为那时候就数他们最红。


看到这两部戏的广告画布出现在老照片里,可以见证它的确“够老了”。白衣苍狗,变幻无常,今天的“同乐戏院”旧楼依旧在,只是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家超市。另一家“奥迪安戏院”则已消失在发展的滚滚洪涛里,雁过寒潭不留影。不是年纪够老的,还真不知道山城曾有这两家戏院存在过。

那个时代的服装,也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颜色比较单调,花衣裳很少见。这大概与当时的人们思想还很保守有关?

再来注意看当时那所谓沥青路面的狼狈样,似乎比碎石仔路好不了多少。如果不是留存着这些老照片做证据,我老早已不记得当时街上的沥青路面长着什么样子,这就是留存老照片的好处。由此可以见证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中,别骂政府从独立到现在都没有进步。

另一张老照片,比我还老,我难以担当述说她当时故事的知情人。这是拍摄于50年代初的1951年2月16日,为何日期能记得这样详细?因为照片的后面有用钢笔记录下完整的日期之故。据我妈说,当时有一位男同学想追求她,约她去亚庇玩,她没答应,这男同学于是只好自个儿来亚庇玩,还拍了这张照片回去送给我妈,最后落到了我的手上。


这张老照片拍摄的,就是59年前的亚庇市。很惊讶吧?一间间的瓦楞屋顶、甚至是茅草屋顶木板屋,看来和一个乡下市镇没有分毫差别!勿怀疑,今天这个贵为州首府的城市,其前身真的就是这模样的。

从照片里依稀可以看到铁路的轨道延伸到店屋的腹地,这段铁路已在60年代末被拆除,改建为公路,是为今天的Jalan KK Bypass。右手处的海岸线还在里面这里,相较今天的海岸线,填海的面积大概有二、三十亩宽吧。

看见老照片左手边竖立在小山腰的那座白色细长的建筑了吗?它的名字叫“艾京生钟楼”(Atkinson Clock Tower),是纪念英属北婆罗洲时期的第一任总督法兰西斯•乔治•艾京生(Francis George Atkinson)而建的百年古钟。


法兰西斯•乔治•艾京生不幸在28岁那年,因染上疟疾而去世。他在英国的母亲玛丽•埃迪特女士,于1905年在巴莱士山(Brace Hill)上建了这座钟楼,以纪念她英年早逝的儿子。

这座大钟楼从建成到1956年,一直都是进入杰斯顿港口船只辨识方向的导航装置。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洗礼后,倖存的三栋建筑物之一,承载着历史遗物古迹的责任,供后人瞻仰。

今天,则是后人从现状与老照片对比里,唯一存在于现代的古地标建筑物,其它的建筑物已经灰飞烟灭,面目全非。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无硝烟的战场


小外甥买了一盒木制中国象棋,缠着我,要我跟他对弈。

对于下棋,我早已没有了那份能耐。向来,我只把它看作一个消磨时间的工具;当年学下棋,也正是因为自己闲着。有打油诗一首为证:

闲来无事不动容,
睡觉东窗日晒床;
琴棋书画哪样好?
自是棋能消日磨!
车行西东不须轮,
马走旷野无骑人,
炮打隔山没硝烟,
兵死累累尸不见,
象保田地体不庞,
士护宫廷手无剑。
若问输赢如何结,
将帅命保自不败!


我取出一个下棋的电脑CD软件,把它安装在家中客厅上妹妹的那部电脑里,让小外甥与电脑下棋。不想,他却不喜与电脑对弈,安装后只看他玩过两回,就不再玩了。

虽然这个下棋电脑软件是比较死板的那类,不过,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它的功力还是绰绰有余的。小外甥与它下,总是吃败仗,赢它的机会是零。

莫说是小外甥,即使我与它下,稍有大意不慎,也会落个败走麦城的下场。但是,只要玩久了,就会发现,你走同样的取胜棋步,它还是会傻呼呼地应对以同样的失败方式;于是,自己就永远成了‘东方不败’;这是取巧于电脑一早输入的‘固定应对’弱点致胜,可谓胜之不武也。

2002年的时候,我的棋瘾还极盛,常上网向远距离的棋友摆擂台阵,棋手来自中国、越南、台湾、印尼,甚至有日本和韩国的。这种网络下棋和在现场与真人下棋没有太明显的分别,还可以使用像msn那样的沟通配置,边下棋边与对方聊天。棋子的运走全凭个人的意识决定,变化多端,除了看不到对方,其它一切都不假。

兴致不错的时候,曾试过从晚上8pm与对方纠缠到次日凌晨6am方收兵,这长达10个小时的无硝烟征战,自是杀得天昏地暗。后来,喜欢上中国的论坛后,连网络象棋也懒得再下了。

说电脑下棋,最厉害的是美国的“深蓝”,曾屡挫西洋棋王,令世人见识了电脑的威力。“深蓝”每秒钟可以思考约两亿多步棋,这样强大的计算能力,只能计算十三、四步棋的人脑哪是它的对手?

电脑是用“穷极”思考,也就是把所有可能的想法都想到了,再从中挑选对它最有利的棋步走。除非棋王能想出电脑想不到的步数,令机器看不懂,才有可能胜过电脑。

如果以后这种超级运算电脑普及,与电脑下棋,人类将永远成为其手下败将,跟电脑下棋的兴致就会更加减弱了;那注定只有败没有赢的对弈游戏,陪太子读书的无奈,谁还会有此能耐?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问题的道路使用者


开着车的人脾气通常都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情绪往往取决于公路周边的互动使用者的态度!自会驾车以来,遇过无数很有问题的驾驶人,新手的菜鸟尚情有可原,可一些竟是具有数十年驾驶经验的老鸟!

我们国家的这些问题驾驶者,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佳;唯一受到赞扬的,是礼让精神而已。希望患有下列这类毛病的老鸟驾驶者,见后能痛改之,则善莫大焉:

误用快车道
遇上要赶时间,却被双车道的马路上,两辆车速一样的车子一左一右拦着超不过去,这样的情形,一般上是右边的那辆汽车驾驶员错了,因为他不能在快车道走这样慢的速度,应该使用左边的慢车道。

这使我想起30年前刚学会开车时的疑窦来:有一次,从下南南的方向取道临海的敦法•史蒂芬大道来亚庇,当时是以40米的车速走在双车道的右边;突遇一交警骑摩托从后赶上,在越过我的车子时,他以左手示意我开去左边车道,我还莫名其妙自己在哪里违反了交规?会错意地以为他指示我将车停靠在左边,以便开交通罚单给我。

但是,他超越我之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地往前速窜,他的后面也没有俗话所谓“大死佬”的车跟随。这交警很快就在我的前方渐成了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留下表错情后,仍然不晓得变换车道又错愕不已的我,在揣度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由于当年初出茅庐不久,修行还不够深,无法理解交警的意思。此后的十数年间,尽管也曾经向身边的朋友请教过,竟也没有人能为我释疑,这疑问就一直埋藏在心中。直到后来经历的事渐多,开启了窍穴后,始在举一反三的微妙觉悟中,幡然破解了这藏在心里已几近发霉的疑窦。(图1)


那年代的车不多,误用快车道还不至于会给其他公路使用者造成太大的影响,今天的情形可就不同了,肯定会被人骂说“阻住地球转”。现在欲取得驾照,都要经过笔试这一关的;在当年,如果遇上健谈的驾驶学院教练,就会口多多教你多一些交通规则;不幸遇上用汤匙也撬不开嘴的自闭教练,请你要准备自修了。

吝用指示灯
一些懒于使用方向指示灯的驾驶者也极令人讨厌,这种人不尊重公路的其他使用者,带给别人的是困扰,更不利交通的流畅。

当我们处于交通圈圆环的横岔路口,在等待直路来车稍减缓后进入圆环时,偏有无交通道德意识者,在不是进入圆环里,而是拐进左边岔路的情况下,不出示方向指示灯,便嗖地一声窜进岔路去了。(图2)


于横岔路等待进入圆环的驾驶者,看到来车原来是进去左横岔路,方回过神来想要开进圆环去,直路的来车又已到矣。如果驾驶者不是这样没有交通道德的意识,及早在即将拐进左岔路时,出示转左方向指示灯的话,等在横岔路口的驾驶者就可以及早获得讯息,轻松就能将车开入圆环里去了,也不至于会造成车龙。

不当的等待
还有一些素质不是很好的驾驶者,他们从左边(或右边)小岔路驶到大路的出口,这大路是三车道的,与小岔路接连的车道虽没有车子来,可他偏不出,因为他要横过到最偏右的车道做回转。于是,他在那里等待另两条的车道没有车后才驶出,结果,跟随他后面的车子排了一条长龙,必须等他出去后才能走动,明显又是一个阻住地球转的家伙。(图3)


其实,他大可先使用与小岔路接连的车道出去,再慢慢相机切换到最偏右的车道,这样就不会阻住地球转了!除非回转处就在小岔路的正前方,出大路后切换的时间太短促,则另当别论。

来车不变光
夜晚的公路使用者,当然必须打开公路照明车灯。在没有对面来车的时候,可以将近光大灯切变为远光大灯行驶,以便照射的前方距离和范围更远,有利于驾驶者目测四周的环境。不过,往往有一些打开了远光大灯后的驾驶者,在前方有来车接近时,懒惰或忘了切换变光,当两车擦身而过时,仍旧维持着炫目的远光。(图4)


懒惰把远光切变成近光者,以为与来车交接而过只是瞬间罢了,省得切换麻烦。岂不知,这样对自己本身是会带来莫大的生命危险。远光大灯由于照射的角度高,几乎就是直射着来车驾驶者的眼睛,这会令驾驶者有炫目的昏眩感,若无法在擦身而过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使车撞向开着炫目远光大灯的来车,造成严重车祸。

公路使用者应该要有个人自觉的道德意识,即在某些方面须顾及和尊重其他的道路使用者,让大家行驶时能感觉到安全与方便,而不是给人制造交通困扰,这也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表现的指标。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桥歌的故乡

与一位朋友约好了,周末中午驱车到担波罗利(Tamparuli)小镇去;他是为了要去购买那里原住民自酿的白米酒喝,我则无物可买,仅是陪同他去小镇消闲兼浏览风景而已。

本州有一首很出名的嘉杜民谣《担波罗利桥》(Jambatan Tamparuli),其描述的桥,正是在担波罗利这里。这首桥歌原是嘉杜语版本的,曲调优美,展现了本州嘉杜族人浓浓的原乡情怀;后来,本州有一位华嘉混血籍美女歌手(雁卿),曾把它翻译成华语来唱。当时,这首桥歌在全国也唱红过一阵子。

真实的担波罗利桥,并不宏伟壮观,更没有丝毫的神奇之处。她原来是一条仅长约50米的平常西敏桥,桥身髹了白色的漆,桥下一条小溪水涓涓流过。因这首桥歌之故,桥的名声很早就如雷贯耳,传遍全州各个角落头。

很久以前,这座桥的前身原是一条普通的吊桥(suspension bridge),维系着这一方水土人们对外生命线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的乡人会充满雅兴地,给她赋曲填词,然后引吭高歌赞颂她。

还有一条奇特的洋灰桥,是建在将要到达担波罗利小镇的河上;这座黑苔密布的桥面,平时被河水覆盖了约10厘米深。由于桥面不宽,每次只能容一辆汽车涉水而过;如果遇上河水暴涨,覆盖桥面的水位就会骤升一两米高,把桥淹没在河里,湍急的流水,阻挡了汽车的通过,必须使用绕道公路去市镇。

自从廿余年前初次来这小镇到现在,这条桥在我看来,是一点也没有改变过的痕迹。桥还是原来的桥,而我却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

过了桥,被河水沾湿了的四个车轮,在还没来得及将水甩干之前,车子就已经进入了傍河而建的市镇腹地。回望车后头地面上留下的一条条车轮带过的水印纹,参差交错着,蜿蜒委蛇向小镇延伸,宛如那来自天外,入侵地球的异形怪物舞动着的触须般!

时值正午,镇上一家远近驰名的“斗亚兰面馆”,是幸运被我们“相中”午餐果腹的地方。虽然这里的“斗亚兰面”算是比较正宗和地道的,但是,由于滋味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并不是最好吃的;我吃过最好吃的“斗亚兰面”,其实是在亚庇那家叫“富贵茶餐室”的。不过,该店主在9年前已经结束营业,举家移民到加拿大去了。此后,我吃过了好多个地方的“斗亚兰面”,都没有“富贵”的好吃,以致到现在还是很怀念那位店主料理的“斗亚兰面”味道。

不那么好吃的“斗亚兰面”还是得吃,就当作普通的炒面来吃吧。其实,“斗亚兰面”也就是普通的炒面,不过是套用了地方特色的字眼罢了;这是做生意惯用的手法,意欲以标新立异来吸引老饕的厌旧之心,现在则成为了本州地方餐饮的一道特色品牌美食了。

朋友来到一家杂货店里买了两箱白米酒,付过钱后,店伙计把白米酒搬上车后座给安置好;我们没有马上就回家,而是在店的“五加基”长凳坐着与店老板闲聊。老板50开外,开朗而幽默、热情且健谈。朋友与他一早已熟稔,我与他虽初相识,却能像多年的老朋友般无所不谈,毫无陌生隔阂之感。

木板店的前方远景,是延绵不断的翠绿青青山脉,其中有一处山峰特高且隆起,成个鼓圆状似的,有一班远看如蚂蚁大小的人影,在平顶的山上玩翼滑翔(hang gliding)。

咦,街上许多人抬头在看天上的什么呢?原来有一人已经使用滑翔翼飞升到逾500尺的高空上去了,他正在那里借助风力,不断地向上攀升,玩得不亦乐乎,看得我也有了玩的那股冲动。

店老板说,这班人有几个月没有来玩翼滑翔了,原来他们以前经常有在玩的。

看到小镇里往来的人们不急不徐,生活一派悠闲的样子,很是钦羡。退休后如能在这样的小镇度余生,人生的句点应该会很完美。然而,想归想,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定会有现实的问题阻扰理想的实现。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青春的礼赞

分公司新来一位女职员,年约十八、九岁,那令人钦羡的青春写在她的脸上。

对于我们这些青春已逝去的人来说,也只能在她们的身上重温青春的痕迹了。

她个头长得不高,是属于娇小玲珑的类型。脸蛋圆圆的,双颊饱满,短头发,长睫毛,眼睛的瞳孔不是深沉的黑色,而是浅浅的棕色,有点像模样好看的混血儿。无论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洋溢着那令人赞叹的青春气息。

由于她才来上班不到一个星期,大家还不是聊得很开,交谈仍是带着礼貌性的客套,需要到一定的时间,大家熟稔后,玩笑才能开得起来。

我去买产品时,她忘记把购物的combine order receipt给我,发现遗漏后交给我时,急忙向我道歉说对不起,我也礼貌地回说不要紧。当然,作为一个新任职者,工作上有错误之处,还是必须给予体谅的。毕竟是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操作,又不是故意犯的错。

台湾名作家张曼娟说:“青春令人惊颤。”她也是个接近不惑之龄的人了,故有此感叹。无可否认,来过这个世上的人,也都曾经拥有过在他人眼里看来令人惊颤的青春,只是,善不善用则在于各人了。

一般上,年轻人都没有几个会善用青春的,这包括了自己,总要到失去后才晓得青春的可贵;然而,大梦初醒后发现,青春已如大江东去永不回。年龄则像红花般,朝开暮谢,同样不会倒退回来。

青春的女孩当然也有她青春的生活方式,我在猜度她会不会像一些崩妹那样,晚上或休假日就到夜店去疯狂一整夜?这自是一部分青春女孩的消闲方式,不代表全部的青春女孩是这样。我会这样想,是因为上一个离职的青春女孩,就是这种夜夜流连夜店不归的崩妹,而她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两眼窝深陷,眼袋下垂,黑眼圈环绕着,像熊猫眼;脸色惨白,身体也孱弱得很,还抽烟呢,在糟蹋自己多过像在享乐。

青春,有其优势;但是过度的透支青春,却不是好事。人毕竟不是铁铸的,耐力总有去尽的时候,年轻的比之年老的,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有较长的耐力优势;不过,这耐力优势也仅止于时间较长而已,超过了极限,照样要败退下来。所以不能倚仗青春而无所节制,必须适可而止。

新来的青春女孩看似很文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很好。我也衷心地祝福她:善用青春,幸福生活。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再见蜘蛛网


返乡扫墓的路途中,过了金峰餐厅后,便进入本州的稻米大糧仓——担布南的下山路段。

走了约廿分钟,我感觉有点内急,看看车外两边古树参天,草木的叶子呈深绿的颜色,似乎没有受到前阵子旱情的影响。于是我将车停在路旁,急步拐入短草丛里小解去。

但见这郁郁葱葱的林荫里,透着一股清凉的气息,估计是有雾气的残余留在山坳里。我心里一阵欣喜,就贪心地多走进去丛林几步。突然,照面而来的隐形物体碰触到脸上的细毛,我感到有东西即将撞上我的脸,脚下急忙刹车,再仔细看时才看明白,原来是久违的蜘蛛网。

在城市里工作了数十年,这样原始的蜘蛛网,几已从我的记忆里消失掉!而童年时,这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小动物!如今在自家房间里结网的蜘蛛,都是大肚子的种类,不似家乡那种肚型苗条的户外蜘蛛。

乡下芭园里的蜘蛛,我看过的大概有五、六个品种,其中有一种是最令人感到惊颤的。

这种蜘蛛的体积比一般的蜘蛛大,身体几乎有小指那么巨,加上那八支细长的节足,看起来就很吓人了。这种巨蛛结出来的蛛网有很强的韧性,轻易不能拉断,可以粘捕到蝉和蜻蜓等体积较大的昆虫。父母说这种蜘蛛含有致命的毒素,不能被牠噬咬到。还好,在家帮农的日子里,虽与这种蜘蛛有过数之不尽的狭路相逢机会,倒是没有被牠噬咬过。

小时候,我们还凭着精明的小脑瓜,想出了善用蜘蛛网的绝妙办法来。我们找来一只开叉的小树枝桠,用大量的蛛网环绕着粘在树杈的空隙上,像羽球拍那样,作为捕蚊器。然后对着身后一群黑压压的蚊子轻轻一扫过,就将蚊子全部都粘在蛛网上动弹不得了,非常好玩呢。

孩提时,物质没有现在充实,只能以原始的物件制造捕蚊器,却也是最环保的。今天看见卖场里售卖的羽球拍型通电捕蚊器,不禁会心一笑,不知那个发明者他的灵感,是不是来自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树桠杈环绕蛛网捕蚊器?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里,盘丝洞中七只得道的女蜘蛛精,她们使用的都是三尺宝剑,经常变成美女兴妖作怪,祸害人畜;打斗激烈时,就敞开怀,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脐眼丝绳乱冒。她们用这个法术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圣僧的肉达长生不老,这里描绘的蜘蛛是邪恶的形象。

欧美漫画《蜘蛛人》里,描述的蜘蛛人,却是救苦救难的正义大侠形象;东西方对同样一种动物,却有着不同的情感理解,真是有趣。

我把一泡小便留在半路丛林旁的蛛网下,蛛网的影像则重新置入我的脑瓜,在脑内搜寻翻查与它相关的童年资料,做对比、整理、结合,终于接上了断讯已久的联系。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返乡扫墓记

前天清明,无雨。

农谚云:“清明雨,鱼仔泥下死。”说的是:清明当天如果下雨,就会有大旱天的到来,届时连河水也会干涸,鱼儿则因缺水死在泥土下之意。那么,如果清明当天没有落雨的话,就预示着往后会有雨下,不是大旱天,我希望这农谚还依然灵验。

我是在星期五趁假回乡去扫墓的。与妹两人早上六点从家里出发,取道旧路回乡,一路无雨。经过好几处地方,看见两旁的树丛显然是在前一阵子旱情严重时被野火燎原过;一大片本来绿意盎然的树木,惨遭祝融的残暴蹂躏后,成为遍野枯黄的凄凉景象,看了就神伤。

不走新路,是因为新路的山坡太高太陡,马力不大的轿车走这种既急又陡的路,容易伤车。况且,在一般的正常车速情况下,也不过比旧路减少半个小时的车程而已,益彰实在不是那么的明显。

约三小时的车程,一路还挺顺风的。正是由于大部分人都使用新路的关系,旧路反而没有什么车踪,我倒是可以开得轻松一些了。一个小时后,抵达山路的最高点“金峰”。取道旧路的车子减少了以后,这家以前曾经风光过一段日子的“金峰餐厅”,如今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灯火通明盼客临”。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几何时,这条内陆通往州首府的必经之路,也要面临末路穷途的境地!如今在这家餐厅里看夕阳,一定会徒增悲戚感伤之情吧。

这餐厅地处山的最高处,气候极凉爽,雾起的时候,10米之内互不能见。餐厅建有十数间附属的客房,也有独特的树上屋,还有个小型的动物园,供栖息的游人观赏和游乐。

由于我们在赶路,也不内急,所以只从旁呼啸而过,并没有停留。

再走约一公里,又是一家新建的餐厅兼旅舍,建筑物设计虽新颖,环境虽清雅,奈何路过进来停歇者已寥寥无几矣!打错算盘的店主大概此时还在慨叹连连吧?记得好几年前,我们曾在这里吃过炒鹿肉和一些野味,料理得还不错喔。

从“金峰”山路下到担布南的平地,大约是半个小时,两旁的广袤稻田似乎刚收割过,看到的尽是枯黄折腰的稻梗残余。7时45分到达担布南市镇,我还是志在赶路,故不作停留。

由担布南到内陆首府根地咬的车程约45分钟,抵达这个“木山城镇”时是8时30分,正好花费了两个半小时,尚有半个小时,才能到达我的原乡故地——山城。

山城还有一个别号叫“燕城”,但是,我觉得她四面环山,叫“山城”会比较贴切吧。燕子只在傍晚时分才会出现,吱吱喳喳地站满了市镇里横陈空中的电线上,牠们在这个小镇度宿,天亮后又全部都飞走,不知所踪。

其实,“燕城”的别号听来虽有文雅的感觉,却不知燕子其实很令人讨厌;晚上借宿不付钱也罢了,还拉了一整夜的屎,天亮后看到的马路上,尽是一堆堆的白色燕屎;一些来自外地的车主在市镇留宿,不明究里地把爱车停放在电线杆下,次日早上取车时就要暗捶心肝不已了。所以,“燕城”的这个别号一点也不浪漫!

到达山城的中华义山,时间正好是九点整。在“老山”探望了祖父母与老爸,转去“新山”看望早逝的姑姑,大约花了一个小时,烈日已当空。

当下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我与妹于是驱车到市镇一家餐厅去填肚。一位熟稔的山城女性朋友过来陪着我们吃,她却只要了一杯茶喝。我估计她要做东请我们吃,于是在等待食物端上来之际,跟她说去餐厅的厨房后面厕所小便,才一转出了餐桌,我就来到柜台付了钱。

待我们吃饱后要走时,她唤来餐室老板要买单,从钱包里掏钱出来正准备要付,却被告知我已经付过钱了。她一脸为难的说,你们回来应该是我请客的呀。我说,别计较,谁请都一样。山城同乡热情啊,我铭记在心了。

由于车子出了状况,准备要开去根地咬给在那里经营Part店的一位表弟检查毛病,我们吃饱后,又得匆匆与山城告别了。

正午十二点离开山城,半个小时后到达根地咬表弟的Part店。经大略检查后,表弟说这车子毛病多,今天恐怕是无法修好了,建议把车留下,让他能仔细的修,于是我们只好听从。

没有了座车可以开回家,我们惟有乘坐来往那里的内陆客运车回来。这客运车在一点钟有一趟,过后两点钟也有一趟,最后一趟是下午四点钟的。我们正好赶上一点钟的那趟,回到家时已是三点多钟。

今年回乡扫墓的行程就是这样,一年一次的清明节扫墓又过去了;明年的,还在前面等着呢。

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集邮谈


集邮是念书时的兴趣。

小学时,老师鼓励我们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课余兴趣,比如种花、下棋、集邮……于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爱上集邮。我看中的是那小小一张邮票里面,绘制的精致画图。

曾买过数十本大小不一的集邮簿,把从集邮店买来以及与笔友们互相交换所得的邮票,分门别类地收藏在这数十本集邮簿里,闲来无事就搬出来,一本一本细细地欣赏。集邮除了保存一张张有价值的小图画外,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是不错的一种增长知识方法。

当时收藏的邮票是各国的都有,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邮票;我特喜欢他那全手工绘制的钢笔图画,精致又美丽,所以中国的邮票存得最多。

由中国邮票的发展,可以一窥这个亚洲大国在不断地求进步的过程。

从1950年2月10日开始发行的“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到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文革”邮票,这19年来,是从单色过渡到后期的双色;边缘则像被狗咬过般,没有清晰而规律的齿孔;纸质也从类似报纸的用纸,进步到稍好一点的滑面纸。

1971年9月25日发行的“革命圣地图案”邮票,已经进阶到七彩印刷,周边的齿孔也比较清晰好看了,纸质更加油滑,算是进入到现代化的阶段。

尔后的中国邮票,是越来越精美了。高峰期还印刷过带有闪亮银线的邮票——1980年12月15日发行的“白暨豚”(2张),这也正是我最珍爱的邮票之一。

1992年,署名连续使用了42年的“中国人民邮政”,去掉了“人民”二字;该年1月25日发行的“猴年图案”邮票,以“中国邮政”为抬头至今。

中国的邮票都是全手工描绘的,充满了艺术之美,拥有一张邮票,就等如拥有了一幅迷你的美图。同时,我也喜欢上她的邮票有主题性系列,一个主题系列,多或十几张,少则两张,储存的时候,一定要全系列都齐备才算完美。

至于港台的邮票,纸质虽胜一筹,艺术性质却没有中国的高,引不起我太大的兴致。其他世界各国的邮票,也没有啥可取之处,不过是顺带的例行收集罢了。

外国比较开放,曾买过一组“裸体名画系列”的欧美邮票,坦荡荡的女体横陈在邮票里,看起来也像极了一幅幅的迷你古画。

1980年离家出来工作后,我基本已经放弃了这个集邮的兴趣。此后的30年来,集邮簿里不再有新的邮票添进。当我想再寻回昔日那数十本的集邮簿来看时,发现已经失去了过半,所剩余的邮票还不够我观赏半个钟头。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畸恋之迷思

在街上看见一位老乡的女儿,拖子带女的,正准备横过马路。我比她年长二十岁,她自不会认得我,而我之所以认出她来,是因为她长着一张与她母亲几乎共个饼模子印出来的脸谱,唯一不同处,是她的双脚发育正常。

感叹光阴荏苒啊。当年看她父亲在家乡手牵着——也是正要横过马路的五、六岁女儿,如今已长大嫁人了。

她的父亲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畸恋,如果父亲至今没有对她提起过这段往事,那么,她知道的有关自己父亲的事,恐怕还没有我多。

为什么说是畸恋呢?这女子的父亲其实是天生驼背的,就是背脊骨明显隆起,头缩进两肩,仿如没有颈项的那种,我们乡人给他取了个诨号,叫“驼背仔”。其实,对于天生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说,这样称呼人家是极不礼貌的,然而,少不更事的我们,只晓得这样称呼比较贴切,哪里能够照顾到他的感受?

“驼背仔”廿一、二岁的时候,我十三岁,正从小学升上初中一。当年的他,年纪轻轻就拥有一辆私家车,在那个物质生活还很贫乏的年代,算是挺威风的了。“驼背仔”父母早丧,与哥嫂同住;哥是身体健全的人,在一所小学任校长,嫂在住家的自耕地割橡胶帮补家用。

他中学毕业后,由于天生的身体缺陷,农家的劳务自是难以帮得上忙,于是就向哥借钱买来一辆旅行车;当然不仅止于代步,而是以这辆车来载客,作为赚取生活费的工具,我们叫它“霸王车”。这“霸王车”与“霸王餐”不同意思,不是说坐了后不付钱就可以走人之意,而是指没有经过营业局发出载客营业准证的那种,我们取笑它像霸王那样,不必准证就胆敢大摇大摆的明载客之意。

离我乡下住家不远的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浅闺全村识。美女当时年约十七、八岁吧,长得亭亭玉立,含苞待放;她蓄了一头披肩的长发,容貌极佳,除了皮肤黝黑一点,其它实在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地方了。那个年代,乡下车辆少,虽有正式挂牌载客的客运车,毕竟僧多粥少,不能应客众之求,所以一些脑筋转得快的人,就以自家用车载客,赚取车资来维持生计。

还是那个年代。“霸王车”极多,一度超过了拥有正式载客准证的客运车。可是,镇上的警察执法并不严苛;何况,在这么个弹丸小镇上,谁不认识谁?警察下班后要回去村里的住家抱老婆,也得乖乖坐上“霸王车”,至于他有没有付车资?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待以后我查明了再告诉您。

我邻家的这位美女,早上去学校时,也同样要坐“霸王车”。就是这样。怎样?——就是这样啦。

“驼背仔”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每天载着美女上学、放学、回家;不断的上学放学,不断的上车下车,日子久了,两人衍生情愫出来。尽管“驼背仔”背驼,难得美女却看不到,照样与之谱恋曲。渐渐地,这“驼背仔”的“霸王车”也变成美女的专用车,他有段时间连客也不载,专程载送美女上学放学,要坐车回家的,自己找别一辆车去啦。“阿拉情到浓时,钞票也当它是卫生纸,警察要坐车也照样没空!”

还是那个年代。在这么个弹丸小镇上,消息走漏得极快,不需登报,不必广告或街招,这段畸恋早已传遍山城的各个角落,只差没有地撼山摇。我们都羡慕“驼背仔”好艳福,虽然身体有缺陷,却照样可以赢得美人心,始信上天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然而,美女的家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并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驼背的男人过一生。于是开始威逼利诱,百般规劝女儿清醒一点。但是,他们的女儿正处于情窦初开之际,并不为所动,执意要嫁给“驼背仔”。走笔至此,再度验证了爱情是盲目的。当两人相爱到难分难解的时候,眼里只有对方填满彼此瞳孔的身影,哪来多余的空间看别的东西?

家人无奈,后来强行将美女送去外国深造,才算拆散了这对畸恋的苦鸳鸯。据说,美女离开后,他们还继续以书信维持感情好几个月,然后,爱情灰烬里剩余的丁点火星,才慢慢熄灭。

显然是美女在他国遇到了另一位白马王子,对“驼背仔”的心思就渐渐转移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实点说,朝夕思念总不胜朝夕相对。

“驼背仔”后来也在痛苦中重新振作起来,并在友人的穿针引线帮媒下,与一位患先天小儿麻痹症,双脚行走不良的外乡姑娘成婚,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及的那位拖子带女,正准备横过马路的女子之母亲了。

婚后,他们的孩子也相继出世;身体有缺陷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全部都四肢健全,可说是上天给“驼背仔”最好的“心灵告慰”了。

我常在想,这段畸恋中,那位漂亮的女同乡对“驼背仔”是单纯的爱意较多呢,还是同情成分的爱较多?曾看过一些残废的男人,所娶的太太却是健康美丽的,免不了要去揣度女方:为服侍一个既知的终身残废丈夫的自我牺牲,难道“同情的爱”真的没有组成元素的成分在爱情里面吗?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

百家千说

黄瓮菜上桌来,
炒什么最好吃?
当然是马来蘸。
黄瓮菜分三段,
爱哪段君自看;
泛黄的是老茎,
中段刚长成茎,
尾段嫩芽新枝,
起筷来别错挑,
事关明日前程。


麻花党争闹哄哄
花社闻歌翩起舞;
千年酱缸犹发酵,
狗咬狗骨不知羞;
劣根不除成笑柄,
炎黄之后脸尽丢;
东流之水有尽时,
争官把戏何时休?


文人当会长,
心不能太软;
小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
砍狗刀不利,
反遭狗咬屁;
如今宗祠里,
追悔也莫及!


三姑:开票了没?谁中选会长?
六婆:开了,是忍功(功这里要念gun)比较大的中选。
三姑:果然,大家都追捧忍功一流的……
六婆:没办法,这是物质的世界,精神文明太空虚了,大家都想要有“充实感”。


昨夜里的小菜淅沥淅沥,淅沥淅沥开个不停,
今夜里的小虫虚虚伪伪,虚虚伪伪追捧不已;
小菜,你是否知道,知道我心已碎?
小虫,你是否了解,了解人心之痛?
但愿小菜,能成为菜圃里有史以来最有用的菜,
但愿小虫,留点口德不要把菜圃的菜蚕食殆尽!

2010年4月1日星期四

虚掩的心情塔楼之门


(仅以此文祭念天堂的父亲)

第二天便要回国了。

这晚是我在公司宿舍过夜的最后一晚,与同房默默相对无言,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离愁气氛,“再见”二字难以蹦出口来。

翌日中午,铁鸟在第一终站完成降落动作后,我的双脚已然踏在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故国土地上;熟悉的是那四季如春的风情,陌生的是那脱节的人与事。

热情的太阳依旧直射着这个椰影婆娑的赤道国度,然而椰树底下的事物已经面目全非。政局刚经由动荡而平复不久的本州,迎来新的政权(国阵篡权取代团结党执政),却前途未卜。

昔日在一起听歌看午夜场、相互吹擂嘻闹戏谑的朋友们,因久未联络,早已各散西东不知所踪。走在大街上,照面而来的尽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孔,连街角那家我最爱去光顾的干拌面摊档,老板也已换了人,煮出来的不再是我眷恋的那种久违的干拌面味道,顿觉自己像是误闯进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空间里。

患有前列腺肿瘤的父亲,小便日渐困难,虽经母亲连番的催促,就是不愿开刀,誓要等我由国外回来后,才肯去动手术。后来父亲的手术取得成功,我在家里也无所事事,就萌生返回国外公司的念头。

我穿着凉鞋,漫步在丹容亚路海滨退潮后半湿的软沙滩上,偶尔踢飞一颗横在脚前,并没有得罪过我的蚌壳,让它以抛物线掉落在不远的前方;赶上去后又是狠狠的补上一脚,给它踢飞更远。

心中此刻在盘算着:待父亲痊愈后,是要留下来呢,还是回到异国去?如果论发展的机遇,还是异国较好。夕阳的景象尽管美不胜收,却怎也挤不进我那被满怀思绪占据的心窝,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日落不美。

然而,不久后家里发生的一场突变,使我再无悬念地告诉自己,非留下来不可。父亲走了,作为家中的长子兼独子,我怎能忍心抛下母亲离去,再给她平添孤单之哀伤呢?

享惯了自由的我,初次尝到“事到头来不自由”的无奈感。有言道:人生如契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唉!尽管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却已不再是我所能随心所欲去进行的了,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慨叹!

再次来到丹容亚路的海滨看夕阳,已是父亲走了四年之后。一个人静坐在海滨的防浪堤上,任海风吹乱了头发,目光凝视着前方的海平线直看得入神;此刻感到一颗心仿佛被揪起来般,七上八落的。

太阳与海平线接吻了,带来壮观的金黄色漫天彩霞;这在当时看来非但毫无一丝美景的感动之情,反挑起我对那落日的感伤,觉得自己的心情像落日般下沉着,这是我第二次觉得日落不美。

不知是哪位贤者说过:“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我觉得他说的对极了。曾有很长的一段时日,确实因为自己的心灵温度没有给调适好,心头像被一块冰冻的石头压着,使我一直觉得人世间很寒冷,即使躲进心情的塔楼里也无法御寒。

心灵深处的压郁感,就犹如被关在笼中的鸟,能看见笼子外面宽广的天空,却飞不进蓝天的怀抱中。我虽不是笼中鸟,却被隐形的栏栅阻挡着,出得去的只能是愿望。

父亲离去倏忽已经15载,那股丧父之痛也随着时间的悉心疗养,得以慢慢痊愈。不过,伤疤总会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发作,陷入清明与中秋这两个节日的悲痛漩涡中出不来。清明节扫墓撩起的是思念的愁绪,中秋节则是父亲的忌日带来的回忆忧伤。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情,回到故乡,在父亲的坟前追思。此刻的心,虽不再有被揪起来的感觉,不过,总还是避免不了几许落寞的惆怅在心头澎湃汹涌。

才看到,我的心情塔楼之门原来一直是虚掩着的,外面暗涌的寒流得以从门隙窜进来,造成心灵的温度经常不稳。

难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