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晚春花始来,时误空自待


2011即将进入下半年了,春情已了结,夏意正浓时。路旁的风铃木(大马樱花)才急匆匆赶来怒放姿彩,与春天之约已经晚到了两个月。

春天的时候见不着它的踪迹,以为今年不会再有花可以看了。见到满树以及一地的落花,一股对景不对时的感觉,在心中回旋。是气候的变异,扰乱了花树对季节的感知吧?该开花的时节,它忘记开花,过了开花的时节,它以为还是春天!

虽然有好花免费供赏,却觉得它是应酬式的开花比较多,取悦的是人,不是“时”。花开的量比去年少了很多,而且,有些同样是一种树,却没有跟随大伙的步伐开花。

近来天气炎热,在外头稍微走动即大汗挥洒全身,停下车来静静赏花是不可能的啦,惟有寄语夏风告诉它:明年请早,春天便来,记否?记否?

英国研究报告指出,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以后,全球蜜蜂的数量已经骤减,原因据说是外来因素导致压力太大,使蜜蜂抑郁而死。如果有一天,蜜蜂消失了,地球生态将受到破坏,人类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夏至以后,天气热了好多,看到外面的红红大太阳,就不想出去走动了。昨夜下了几滴雨,驱不散热烘烘的气流,乍冷乍热的温差,最易伤寒,还是把关健康要紧。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没有参与,自动中奖

这些日子,只要登入我的雅虎个人电邮里,必有他温情满人间的再三提醒:“领奖通知邮件”。

几时参加了国外的抽奖活动?我何以不自知?在夜梦中?还是在白日梦里?这封发给我的电邮,如此千篇一律地写着:

“尊敬的邮箱用户您好:
恭喜您的邮箱名已被抽選为“幸运获奖用户”!
您将获得由赞助商三星公司提供的万元现金大奖+三星Q40笔记本电脑一台!
凭验证码【XX88】登录:http://yahoo-bj.com/ 领取奖品。
【此消息由邮件系统发出,无需回复】”

哇噻!是万元现金大奖吔,还有三星Q40笔记本电脑一台哦!

我也希望能有多一台笔记本电脑用,尤其那万元现金大奖,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不过,去洗手间洗了个脸清醒清醒后,我的悲观情绪又上来了,觉得自己并没有财运命,很早就不再赌万字票了,只买大马彩,因为我相信自己的财运应该在百万以上。

这封诈骗邮件,写得很笨拙。既然说我中了奖,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数目!万元是指多少呢?1万?5万?还是500万?

使用免费邮箱,竟然还能享有万元的抽奖活动?奖品的赞助商曾经从邮箱中获得过好处吗?比如利润?不然就是赚社会大众的亏心钱太多了,有点心虚,想回馈一下社会?

然后,就是那最后的一段:“无需回复”。当然了,除了引人入瓮的所谓验证码可以接受外,诈骗者怎可能会接受信函的回复?除非你中计上钩,他才会与你联络。再然后,令人起疑的,就是他不断地发送此邮件,已经持续几个月了。难道,没人认领的奖品,也没有时限的吗?

干嘛会“抽中”身不在中国的雅虎邮箱用户?自然不是因为我特走运了,而是当我中了他的计,喜孜孜地用验证码进入他提供的网址接受奖品认领时,他就会以缴交奖品税给当地政府啦,或缴付什么什么费用为名目,要我先汇一笔款项去他指定的银行户头,才能让我领万元大奖和笔记本电脑了。

起初的索款,一般不会太大,通常在数百元至千元之间,他要观察的就是瞧你信不信,如果信了,真他妈的懵惺惺去银行付给他指定的款项,那么,你的头发已经洗湿咯!接下来又会有什么什么他妈的费用要付,比如他会说我人不在中国境内,必须在中国的当地银行开设一个户头,才能将中奖支票过帐什么的。

中奖的万元原来是开了支票的呀?为什么前面他没有说清楚?现在又要汇一笔钱去开户头,才可以把支票顺利过帐,多麻烦!哦,他说,如果你人在中国境内,就可以直接把奖金支票存进自己户头领出现金,没有不讲清楚嘛。这就是了,后续是为了继续挖陷阱来坑人的!

这回索要的开户款项有2、3千元之多,我哪有这么多钱呀?但是,如果自己的贪念支持,就不难想到:花2、3千元,可以领到万元以上的奖,还是值得,没有足钱就跟朋友借吧,待奖金领到手后,再把向朋友借的钱还他呀!何况,之前不是已经汇了数百元给对方缴付奖品税了吗?头发还湿呢,不继续下去可惜咯!

泥足愈陷愈深,结果只有永无止境的继续汇款给彼方,奖金则遥遥无至期。

虽然媒体不断报道某人被诈骗的经历,要社会大众小心,然而,中招羔羊陆续有来。究其中,还不是被一个“贪”字所害吗?“不贪不吃亏,贪人变贫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看到人家中了万字票首奖,以为他好好运,不过,他是花了多少钱在没中奖的票券,才迎来一次奖?他没有告诉大家。而买了这么久的万字票,才中一回奖,把过往花在没中奖的钱计算一下,就会发现,中这么一回奖,即使是首奖,恐怕还盖不过以往买万字票的钱呢!

不管是电话诈骗或电邮诈骗也好,一旦对方要求汇款到指定户头,缴交什么他妈的税,就该马上警醒这是一桩欺诈行为。一般真的中奖,是不会要求你缴交什么他妈的税或手续费的。如果他坚持要你缴交什么什么费,就不要领这个奖好了,反正予自己并无损失,如果听任他的摆布,损失肯定不在话下咯!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将心比心,礼尚往来

韩国舆论在获知中国准备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传统民谣音乐《阿里郎》,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表现惊讶与愤慨。

这个近年来在文化项目上不断窃取中国文化当作自己文化的国家,看不见自己以往的卑劣态度,却贼喊捉贼地表露那张令人厌恶的嘴脸,说人家窃取他的文化,简直就是仗耻而羞不自知之蛮夷!

众所周知,中国13亿的人口里,包含着56个民族。除却占人口92%的汉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就包括了朝鲜族。《阿里郎》作为国内少数民族的民谣音乐,可否列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还要经过他国的批准?

是谁窃取了外国的多项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传统,恬不知耻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相信他们自己最清楚;这下流的脸该往哪儿摆,也是他国人民很想知道的结果。

今天,中国是把自己国内的朝鲜族传统民谣音乐列为遗产,这些少数民族,领的是中国身份证,出国使用的是中国护照,虽与邻国的朝韩族乃属于同源同种,却不表示就是同一个国家的人民。其民族传统文化,自然也非韩国才可以专权拥有,这点,夜郎国之民还需醒醒!

该国的文化遗产厅22日发表评论表示,《阿里郎》等被中国指定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韩国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所采取的措施一样,有利于中国国内的保护并获得政府的支援。韩国政府也认为,中国指定的是其国内“朝鲜族的阿里郎”作为文化遗产,并非“韩国的阿里郎”,不能视为是侵害韩国古代史的“东北工程”一环。

回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败于倭寇日本,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条就是要求中国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朝鲜半岛自此结束了当中国藩属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国对朝鲜并无领土的野心,故长久以来均当作是向其进贡,接受保护的藩属邻邦看待而已,在政治上则以册封的方式为其确立国王。为保护这个情如手足的邻邦,中国甚至连自己的领土也赔了进去,就更遑论有侵略他的野心了!但是,朝鲜在甲午战争后,只当了日本的藩属国短短的16年,就遭日本吞并,此后的36年,成为了倭寇所谓的“合并韩国”殖民地!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夜郎国的人民心里有数,对中国的仇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因为近来国内经济翻了几番,就变得轻浮骄傲,目中无人了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韩国,曾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坚定追随者,也是把中国的《论语》理解和应用得很好的民族;但是,观今之韩国,已成浮躁冒进的他国文化侵占者,千年修为一朝丧,不可谓不悲!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一别神山十年道,何日再逢白云低?


十年易过,沧海桑田,不识新容,只忆旧貌。

看到网友妮妮女儿拍摄的神山照片,犹如隔世重逢。事物的变迁,亦如人之容貌,只是,事物变新,人颜变老。

最近一次从神山峰顶下来,距今已13年矣。1996年1月11日,是我人生中的首次向神山发出挑战,当时约了几位山城家乡的好朋友,大约是10位吧,大家全无热身准备,就这样出发了。带着新鲜又兴奋的心情,我与其中一位好友只花了两个半小时,几乎就是连跑带跳的,轻松上到了当晚住宿的地方——海拔3352.7米的盘那拉班(Panar Laban)。

次日凌晨两点起床,人手一电筒,带着睡意,在四周黑幕的笼罩中,向住宿上方的最高峰挺进。这首次的挑战并不顺利,因为雨季的关系,大家穿上带备的雨衣,山坡石块湿漉漉的,须打醒精神。穿戴着的毛手套,在拉扯绳子的时候被水沾得湿透,双手浸泡在湿手套里,冷冻极了,但是,又不能除下手套来赤手应对,滋味难受。

攀爬了约3个多小时后,在距离顶峰只有大约3公里之遥的地方,与倾盆大雨相遇,我们被白茫茫的浓雾包围,视野一片朦胧,无法看清前进的路,无奈之下,败兴而回。第一次登山的经历是:下段登山如兔,上段登山如龟,罗峰已然在望,雨阻败兴而归。







有了第一次挑战失败的经验,第二次学乖了,选择少雨的月份来攀登。这回是随妹妹教会里的教友们一起去的,一团20余人,在1997年10月19日出发。这次一切顺利,终于实实在在地征服了神山;在近峰顶处,我们还看到了从云海中浮起来的美丽日出,使大家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三次的攀登,在1998年的2月3日,与上一次只相隔了3个多月。是为了陪伴远道从台湾回来过春节的大妹夫攀登。那次,只有我们4个人——我、大妹夫、幺妹和她的一位男性朋友。我们也毫无悬念地登上了最高峰,亦同时在此划下攀登的句点,从此,13年来未再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那种感觉。







虽然全程14.5公里的神山,我已3次征服了,其实,对我而言还是意犹未尽的,能再次攀登是吾之期待,希望以后还能有这个机会。

由于那时尚未有个人电脑作为照片的储存处,这组拍摄于当年的像片,是将冲印的原照使用扫描仪转换成数码进来电脑的,像片经历了13年的氧化作用,色泽已经不怎么好看了,加以当时的照相机像素还没有达到现在这般进化,自然也就没有这么清晰了。不过,作为留住过去时光的影像记忆,这对我而言,仍是价值连城的无价宝,因为,谁也无法回到从前,回忆只能依靠照片,不是吗?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夏至,跳过!跳过!


昨天好热,热得办公室冷气机的马达也拉不动了似的。感觉的热与往常特别的不同,别说衣服,连这身皮囊也想给蜕下来呐!

看看日历上的节气写了什么来着,原来是“夏至”了。夏至风从西边起,园中瓜菜熬煎多,不识酷暑何滋味,但向炉前坐便知。

午膳后,想去对面街逛逛,当作消化肠胃的运动,但见烈日红火赤焰,热浪翻滚奔腾,闲逛之心情顿扫一空。看着远处可望不可及的街市被那强劲的日光笼罩着,只好含恨猛回头,转身躲避其锋。

虽然没有去冲撞热流,人暴露在外终究是酷热难耐,最后选择龟缩回办公室去算了。开动那不太冷,但胜过没有的冷气,感觉还是比在外头与热源对抗来得舒服。

傍晚回到家里,身体仍然感觉热腾腾的。这几天,住宅区的供水系统出现故障,每至傍晚,就出现制水情况;前天到了凌晨两点才恢复水供,但是,仅维持了数个小时,到早上7点,又没水用了。所以,傍晚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澡,否则,延误了就没水可洗了,随时要“腌肉干”到天亮。

洗澡后给散了热,身子暂能凉快一阵子,过后那逼人热感又来了,想像河马那样长泡在水里,却哪有这样理想的湖呢?

俗话说:“夏至滴雨值千金”,意喻这天若能下雨便难得。今天大清早,就下起了一阵大雨来。起床后,看到外面的马路还是湿漉漉的一片,酷热的气温顿时下降了许多,空气不再感觉干燥,只是,这样的状态能维持多久呢?我不晓得。

中国多省豪雨成灾,各处泛滥变泽国,良田千顷化江河,房舍尽被龙王收,我们这里却开始了讨厌的炎炎夏至之天时!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泡图书馆的回忆

位于市政厅旁的州立图书馆要拆迁了,据说是为了让路给准备扩充空间的高等法庭建楼之用。大概有30余年历史的州立图书馆,将迁移出市中心,落户到5公里外的丹容亚路(Tanjung Aru)。

30年前,我曾经是这州立图书馆的常客,每逢周日,在这里必然可寻到我的踪影。离校出来工作的初期,结识的朋友还不是很多,偌大的市区,没有与我的兴趣投契,可供我在周日排遣寂寞的娱乐场所;很自然地,就把图书馆当作自己每个周日的休闲寄托之所。

当时,看到很多市民也像我那样,涌到图书馆里看书阅报,在里面一待就是老半天。我经常选好了书本后,就坐在那里的书桌阅读;不嫌麻烦携带的话,则借几本回家里慢慢看。图书馆的一个好处,是能阅读到许多外面书店买不到的好书。不过很遗憾,《Playboy》并不包括在里面哦,要不然,我今天还会继续光顾的。^o^

后来,朋友渐多,周日消遣的节目五花八门,也就开始需要排期了。结果,十数年下来,竟然排不到去图书馆补充精神食粮的日期,图书馆由是从熟悉变成了陌生,甚至严重到忘却了有个叫做“图书馆”的地方存在。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文素养指标,从中可以窥见该国的文化层面。人在台北时,我也曾经趁假日到过那里的市立图书馆看书,人家的规模则更大,藏书则更丰足了。

去图书馆看书的那段日子,算是我人生中蛮愉快的经历。虽没有像电影戏套所描述的那样,在图书馆里不小心碰撞而邂逅某位同样喜欢阅读的文学女孩,但是,它终究充实了我的文学知识,打下了舞文弄墨的基础,收获其实不浅。

对于看书,我耐心一向不足,所以,只挑散文来阅读,贪图的就是散文的短;至于那些要花几个星期才能阅读完的小说,我则是敬而远之的。至今为止,曾经让我把全本书认真阅读完的小说,可谓屈指难数——少得数不出来。

一本书里,如果收录的全是散文篇,题材可以无所不谈。当然了,主要还是涉及对生活感受的情绪抒发比较多,这也正是我喜欢追求的内容。如果读的是一部小说,主角与故事因为有固定的局限,内容变化不大,读来多会产生沉闷感,故从来就不是我的最爱。

但是,也别轻看散文的“短”,正因为短,才不容易发挥,要想在近千字里头把欲表达给读者的事物交代清楚,还是很考究技巧的,尤其是修辞的门面功夫。

州立图书馆曾经有我的早期记忆,今天看到她即将拆迁的消息,自有一份眷恋不舍之情。当图书馆这个记忆点消失后,也等于从我脑海的某个部分撕去一片记载着她的回忆。我明白,今后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回来了,一股无奈之感从心底慢慢升起……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闲话网络媒体


念书时,学过一句俗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时代,还没有“电脑”这样的怪东西出现,不知“网络媒体”为何物?所以,这句俗语是针对“报纸”而言。

今天,这句俗语的含意,已经被电脑的网络媒体攫取,而且,其所发挥的效能,亦非报纸所能比拟。这是因为报纸有地方性的局限、篇幅以及印刷时间的制约,无法像网络媒体那样把全球的事物统统联线网罗,而且,还是24小时全天候的消息不断更新。

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再回头看这句俗语,会觉得它更适合表达当下的电子媒体面貌。如果阁下高兴一年不踏出家门,只依靠网络所发布的讯息,以及通过与其他的人交流,也同样确保能对外面发生的事物了若指掌。所“知悉”的天下事程度,报纸也难以望其项背。

由于网络新闻有方便、快捷、丰富、廉宜的特点,使很多现代人舍报纸而改阅网上新闻,报纸的销量面对这样强劲的对手,败下阵来是理所当然的事。

网络电子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影响了传统报纸的销量,也同样令书店的市场趋于萎靡,PPC阅读器的横空出世,就是为了在未来终结纸质书报做准备的。

大家都在谈论环保的今天,我们的报纸和书本还是来自树木抽取物的制成品;即使是用再循环的纸来做书,也必须有大量可供再循环用的废纸,再循环几次,纸质的天然韧性也没了,易碎易烂,同样制造了垃圾出来。

科技在这些年来的发展势头相当快,三数个月即有新产品面世。只要地球继续转动,日月星辰不变,四季依旧冷热寒暑交接,则可常保人类的科技前途无限量扩展。

当旧有的事物在我们眼前消失,从此与时代告别后,取代它的,必然是性能更佳的新代用品。只有觉得新东西比旧家伙更好用,人们才会义无反顾地弃旧迎新。想想,我们不也弃了许多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旧家伙吗?

网络的红火,犹如发明电话的通迅革命时代。电话的接通,改变了全球的联络方式,即时与地球另一边的人进行交谈,已经不是梦。网络则进一步让谈话的双方,可以即时出现在对方的显像屏幕里,一颦一笑、一喜一嗔,清楚可见,仿佛对方就在自己的身边不远。

曾几何时,报纸曾经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资讯读物和精神食粮。时至今日,不阅报也照样能畅谈天下事了。而从网络媒体获得的讯息,往往超过了来自报纸的量。那等待报纸出版,以阅读最新消息的时代,则一去不复返。除非我们得罪了大霸美国,被打回60年代去。

迫于时代和科技变迁的适应之需,报纸编辑也必须到网络搜寻可读性高的“趣闻”,以保障报纸的销量。经常在网络里看到的趣闻,翻开当日的报纸看时,同样在版页里出现一模一样的报道,这已是来自网络媒体的二手消息了。

网络应用非必然性选择,汰旧换新必然选择网络。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康诺•马尊汀自取其辱

康诺•马尊汀,团结党(PBS)执政时期(1985~1994)出掌本州的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2004年杪涉及兵南邦(Penampang)东贡岸(Donggongon)市镇图书馆前马路上,持猎枪击毙青年鱼贩郑金福的杀人犯。这个既是前朝部长,又是杀人犯的卡达山人,最近(17日)因为政府取消其退休金,而在自己住所的一房间里进行绝食抗议(为什么不是烧炭或上吊自杀?)。

在自己住所的房间里进行绝食抗议?有冇搞错?饿得死吖?有冇“偷偷吃”?谁也不知晓。这是自欺欺人式的行为艺术吗?这种“玩乐式”的绝食没有必要去理会,饿他不死的啦。再说,一个杀人而不知忏悔的假基督徒,上帝也不会随便收容他,地狱之门倒是会永远为他敞开就真,不管他打算几时走,目的地永远都是一样的——地狱。

政府取消其退休金,原因未明,不过,绝对不会是因为他杀人(青年鱼贩)有功。据了解,其2004年杪为儿子出头而找晦气的杀人案,经检察署判其在自卫的情况下开枪杀死郑金福得当,他后来只被控刑事恐吓罪,仅遭地方法庭轻判坐牢6个月及罚款二千元而已。

自卫的情况下开枪杀人无错吖?他的猎枪是去森林打猎用,还是携带着到处去,随时杀人用?猎枪可以合法在市镇上射击人吖?为什么人们逛街时,身上藏有小刀却是犯法的行为呢?小刀的威力与猎枪比较,哪个拥有更强的杀伤力?自卫杀人不算是误杀吖?一条人命贱若狗命吗?检察官是白痴来的?命案过去至今已经7年了,这些不解的疑问还继续在我们的脑海里盘旋,无法找到一个软着陆点,看来,迟早要硬着陆咯,大家自求多福啦!

鬼庚63岁的康诺,其退休金是在去年3月1日被取消的,至今已1年又3个月了,当时他为什么没有抗议的表示呢?原来,那时候他蹲监牢去了嘛!但是,6个月的牢,他只服刑4个月就出闸了呀,还有11个月的空闲,难道他都用在睡眠上吗?非也,也许人家那时手头还攒有一些剩余的“毂种”吧!不是说他惹了人命的官司吗?不在台下给相关部门一笔可观的巨额,作为“通神”来延长自己的狗命之用,能吗?余留下来的毂种,现在应该也花得七七八八了,对吧?!(Anak Sabah不是都有土地的吗?可以拿去卖掉换铜臭来嗅呀!^^)

一个双手沾满了被杀者血腥的前部长,的确不配继续享有纳税人给付的退休金,合该取消,取消得好,取消得妙!不管州政府的取消退休金行动是不是作为他杀人的惩罚,这能让他感到有一丝痛的感受,虽然迟到了,但是,有到好过没到,我们还是无任欢迎的!

如果他身在中国或是新加坡,胆敢这样枉法杀人,纵使家财万贯,也救不了他遭判死刑必然要被正法的老命!而不幸中之大幸,他是生对在一个有钱万事通的国度里,这里的司法只为铜臭服务,从来是认钱不认人的,当然读不懂何谓公正不阿!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称呼习惯一览表

前面一篇博文《礼不存,亲何谈?》里,曾言及称呼的重要,有网友反映说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称呼怎样应用。下表是笔者依据学校的《应用文》课本里提供的称呼资料,大略整理抄录的,供大家作为参考。

(显示在博文的字体可能过小,需点击储存后再打开来看,方能达到视觉效果。不便之处,请多包涵。)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狼烟南海升起


中、越、菲面对南海这片黄澄澄的金地盘谁属之争,一直没有一个结果。

这片海域底层蕴含了230亿~300亿吨的天然油气,被称为“波斯湾第二”,利益熏心之诱惑下,引起周边的国家垂涎而展开争夺,自不待言。除了越、菲两国,宣称拥有南沙部分岛屿主权的国家尚有文莱和马来西亚。

中国是这个区域的大国,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从中获得了经济的好处,整装备武迅速崛起,成为周边国家的梦魇。说中国崛起后永不称霸,那是讲给小孩听的,如果阁下自认小孩,就接受他的话吧。

基于中国尚未全然崛起,已经不可与之匹敌了,况再数十年后更强大之时乎?南亚诸小国为争夺这片离自家门前咫尺之遥的藏宝地,自知螳臂难以挡车的越、菲两国,唯有投靠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世界超强黑帮——“美利坚帮”,毫不客气地邀请这位来自西方的红须碧眼烂仔,介入与中国这个东方“黑龙帮”的岛礁争端中。

都说“美利坚帮”是黑帮了,当然也最喜欢黑吃黑的打打杀杀情事。更何况,收了东方的这些“马仔”做打手,可以替他监督“黑龙帮”的动向,离间计既成功,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越、菲这两股小地方势力,近师不投投远师,将来是注定要因这起事件吃大亏和后悔毕生的。毕竟,一个区域大国的影响力,远比来自他处的要大,单单是双边贸易的便利和互通有无的制裁,就可以让这些小孟获吃不了兜着走了。

“黑龙帮”最痛恨“美利坚帮”,两帮曾长期为敌。最近,因为“黑龙帮”突然成了暴发户,“美利坚帮”一时适应不来,心中无法找到平衡点,于是,频频搞动作企图压制“黑龙帮”,引发了“黑龙帮”的不满。尤其搬弄他们兄弟间的是非,煽风点火,使兄弟一个姓社,一个改姓资,至今相认难。

因此,“黑龙帮”内的鹰派,早有与“美利坚帮”一决雌雄的最坏打算。虽然,两帮如果真的“开片”,众人一致看好“美利坚帮”的胜算大,因为他们的装备比“黑龙帮”要先进精良。不过,打杀不是在纸上谈兵,处于劣势的一方,也不全然任由挨打的状态,除了武器,也是要靠脑袋来决定最终胜负的。不信?看看韩战中美的打杀,瞧瞧越战中美的过招,“美利坚帮”的武器优势比“黑龙帮”强,但是,他在这两次的远东战事中获胜了吗?

国家犹如社会的黑帮组织,同样离不开地盘争夺战。那一国之首就是“帮主”,省市长就是“香主”,武官就是“红棍”,文官是“纸扇”,部长级的人是“草鞋”,人民是“四九仔”。

当越、菲两股小地区势力请来西方老大,干涉东方地盘的归属权时,“黑龙帮”是极之厌恶的。因为这“美利坚帮”不止一次在东方地盘的事务中插手,从中作梗,屡屡破坏“黑龙帮”的好事,“黑龙帮”会喜欢他就有鬼了!

“黑龙帮”已对这两股区域小帮派不满并发出警告,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别以为提出和平解决的退让是“黑龙帮”的示弱!看来,如果越、菲两帮继续在这地盘问题上,倚仗“美利坚帮”助其一把,故意 向“黑龙帮”发出挑衅的话,南中国海的硝烟预计将会比台海的硝烟更快升起。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礼不存,亲何谈?

说大马华人愈来愈流失传统价值观,并非危言耸听。

一位堂哥娶媳,他给我们家里发送的喜帖,抬头竟然完全没有称呼,直接书写我妈的姓名:某某女士;而且,在她姓名的上面,还冠上我们本家的姓,完全看不出来这是自己的亲人请我们喝喜酒。

华人本是十分重视礼仪的民族,失礼仪则与禽兽无异。但是,这些生在南洋的华人,已经渐渐地忘本了,不再懂得敬老尊贤,更不知道在属于华人的圈子里,称呼的重要性,以为这是可以随便减免的。

我这个堂哥,见到我母亲时,他晓得叫一声“阿婶”,可是,发喜帖时,却不会以“婶母”抬头,作为一种礼貌的尊重,难道,这真的是不懂人情世故吗?那么,平时为何晓得称我母亲“阿婶”,而不是直呼她的姓名,就好像在称呼外人那样呢?

他第一次嫁女儿发喜帖给我们时,就已经不晓得本家人的称呼了,直接书写我妈的姓名:某某女士。当时,鉴于他初次办喜宴,不怪他,可第二次依然故我!显而易见,亲戚已经不再是亲戚了,只把我们当作认识的外人而已。

然而,还有更好笑的,他发给自己兄弟的喜帖,也是直接书写姓名的,等于把本家的兄弟也当作了外人,这种里外不分的习性,犹如返祖现象,是倾向“夷”的那一边去了!

当我与他的弟媳谈起这没有称呼的喜帖时,她也一肚子气,说发给她们的喜帖,也是直接书写姓名的,连个“胞弟”的称呼也同样欠缺。

我突然觉得,大马华人沾沾自喜的所谓优良华人传统文化,即将被这些没有传统文化意识者埋葬,成为华夷不分的不伦不类族。

生在异邦,意识薄弱者,很容易就遭到同化的命运。坚持保留固有文化者,也因为这些对本族文化意识薄弱群的拖累,杯水车薪,颓势难挽。

假以时日,华人的影子将不复见,而是半人半兽的族群出现。他们口里虽然说的还是所谓的“母语”,却更像老外说普通话,搞得自己的民族本位也乱七八糟了!

我的年龄虽比这个堂哥小,但是我的华人文化意识却比他强,非常看不惯这种老幼不分的不懂称呼现象,如果徒有华人的容貌,却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争不如把他自己的华人姓名也抛弃算了!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睡到全身不能动弹?


民间俗称的“鬼压身”,是指一个人睡觉时,知觉处于朦胧状态中,突然感到有重物压着身体,无法动弹,大约过了一分钟后,被压感渐渐褪去,身体四肢才可以活动起来。

有人说这是“梦境”,有人说这是“鬼压身”,有人认为是“疲劳”所致,也有人以科学的角度看待。到底是梦?是鬼?还是疲劳呢?多少世纪以来,直到今天,科学界仍无一个合理的解释。

昨天阅读了一位读者刊于某报,有关于“鬼压身”的经验心得之文章。该文的作者说,他是在念小学时第一次经历所谓的“鬼压身”。当他清晨6点钟悠悠醒过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像被重物压着般无法动弹,无论怎样努力挣扎,皆徒劳无功,须等一阵子,待压感消失后,身体才能恢复活动。

后来,他经历过多次的“鬼压身”后作出判断,认为是自己睡觉时喜欢把手搁在额头或压在双眼造成的,自从改正了习惯后,就不再有“鬼压身”的感觉出现了。

与笔者遭“鬼压身”的感觉相比,他的过程显然还缺少了什么,那就是“鬼的元素”。我自小即听过父母谈论“鬼压身”,常在某个清早不小心听见父母的对话,说:昨晚又被“压”了。那时还小,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鬼压身”,自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碍于年纪小,不敢去追问个明白,何况,即便问了,父母也未必愿意告诉我真实的情况,因为会担心我听了害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了。

一直到了23岁,那时我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与一位来自半岛的同事在公司宿舍共房住宿。那时的公司是在郊区一处离大马路有半公里之遥的橡胶园旁,宿舍就建在工厂的毗邻,背靠橡胶园的方向。因此,若打开宿舍房间那扇唯一的窗户,你就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茂且深绿的橡胶园。

有一次,那位同事回去半岛办他的私事(记得好像是更换身份证吧),宿舍的房里只留下我一个人住。我如常在下班后吃饭、洗澡,然后返回宿舍的房里看书,除少了那个回去半岛的房友,其他都没有异样,一切如常。

那晚,我在11点上床就寝,关掉灯后,整个房间乌黑妈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伸脚也同样不见五趾。当我在朦胧中正要进入梦乡之际,我侧睡着的脸部突然感到有一阵风吹过来,这风很大,但没有冷的感觉,就在风吹的同时,我惊觉自己的身体竟然无法动弹了!

因为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怪异的事情,吓得我不知所措,心中暗自叫苦!然后,我试图挣扎反抗,却完全无效,反而觉得那“压感”更强了。一分钟过后,我的身体才渐渐能动了,这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起床去亮灯,瞧瞧有什么东西在我的房间里?

当我打开了电灯后,整个敞亮的房间里除了我,根本就没有第二个生物,这是咋回事?我看看桌上的手表,显示12点半,这是传说中那种“东西”最喜欢出没的时间。此时,我的脑际有发麻的感觉,鸡皮疙瘩也站了起来,那在我脑海里沉淀已久的小时候记忆:父母说过的“被压”经历,从我发麻的脑门泛起,原来这是我头一回遭“鬼压身”呐!那天晚上,我一直不敢关灯睡觉,整晚都是亮着灯的,所以睡得并不是很好。

同事从半岛办完事返回来后,我没有向他道出“鬼压身”的事,因为觉得说了他也帮不了我解决问题,所以,始终藏在我的心里。直到多年后大家分道扬镳,我还是没有说出来。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谁有空就继续的数吧),总之,后来遭“鬼压身”的次数只有愈来愈多,多到自己也不记得确实的次数是多少了,所以,就用“N次”来表示无限的多吧。

当我与其他朋友分享“鬼压身”的经历时,有说是梦,有说是疲劳所致,就是排除了“鬼”。在往后的“鬼压身”时,我已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通常,在一个月内,会有两至三次在睡觉时发生“鬼压身”现象。每当我即将进入梦乡中,就会有一阵强风(阴风?)吹向我的脸,其间更能“听见”一些听不懂的语言飘进耳朵里,然后,霎时全身就不能动弹了。

因为睡觉频遭滋扰,我已经学会了不予理会这“鬼压身”,每次被“压”后,我很快就埋头呼呼入睡了。可没想到的是,“他”见我无所谓的样子,竟然变本加厉,在多年前某个月的一个晚上,接连来滋扰我三次,这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当时气极了,并不把所谓的“鬼”当一回事(如果那真的是鬼的话),一挨压感消失后,我迅速从床上跳起来,然后用握紧拳头的双手,向四周挥打和踢腿,同时,口里大骂,叫这种看不见的东西不要骚扰我的睡眠!

是梦?是鬼?是疲劳所致?我不晓得。总之,经过我半夜发飙的“揍鬼”后,果然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再受到这突然不能动的“鬼压身”骚扰了。如果这是鬼来,则可以解释为并不只有人怕鬼,鬼其实也是怕人三分的。不给“他”一点颜色看,“他”还以为世界是黑白的!

“鬼压身”的成因,与其认为是做梦或鬼搞的怪,我则宁信科学的解释了。不信做梦,是因为我曾经在“鬼压身”不能动弹时,却可以张合眼睛,这么说来,眼睛是全身当时唯一可活动的区域了。我张开眼睛的本意是想瞧清楚这“压”我的到底是什么来的,不过,很遗憾,我什么也没有见到。

至于是不是鬼,我无法断定,因为我曾经见过真实的鬼,所以我深信这世上是绝对有鬼存在的。只是,鬼并不能吓倒我,因为我至今也没有亏过谁,更没有干过杀人放火的勾当,所以心胸坦荡,半夜敲门心不惊,不惧有鬼讨债来。

疲劳所致之说也不可信,因为经常在极疲劳时睡觉,反而没有“鬼压身”的滋扰,却往往是在心境最闲逸时发生“鬼压身”。

如果以科学的说法,则可以解释为命令身体活动的末梢感应神经发生迟滞反应。就像汽车或电器用品的某部分电线接触不良,发生暂时的“罢工”般,当你把它们摇晃几下,功能又恢复正常了。人体也是如此,当我们躺着的时候,可能把通向命令身体活动的某处“线段”给压着,使那地方发生了“沉睡”现象。由于我们的脑意识还清醒,只有那命令身体活动的神经发生短暂的休克现象,于是,就令我们感到好像被重物压着不能动弹了。必须等到那命令身体活动的神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身体才能恢复活动。

如果这命令活动的神经再也不会苏醒,那可能是“哦呵”咯,一定是只剩下163——半身不遂了!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魔术界新贵——刘谦



台湾年轻帅气又最具潜质的顶尖魔术师刘谦,终于出版自己的魔术专书了!

封面的他,半举起张开的左手到胸部的高度,手的正上方,有一支点亮着并漂浮在空中的连烛台蜡烛。他的脸部似乎被PS修饰过了,有点“塑化剂”的失真感,又像魔术般的假。

因为我在那家书店里看到的只剩下这一本了,为防被别人买走,我索性把它夹在腋下,保证它不能脱逃后,再施施然去看其它的书。我不是魔术迷,只是普通的魔术奇——对魔术的过程产生好奇,所以,刘谦贤弟愿意公开魔术的秘密,我当然也不吝花点小钱来买他的秘密。

曾经在好几次的《春晚》里观赏过他那令人赞叹的表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不可思议魔术表演,应该是他用手穿透坚硬的玻璃桌面,去拿一个被请上台来的现场观众放于桌面下,张开平躺的手掌中心的一枚硬币。当刘谦的手透穿玻璃时,他并没有使用物件来遮挡观众的视线,而是仅用另一只手扶着透穿玻璃的那只手,大方地让观众清楚看见血肉之躯穿透玻璃的全过程!

这个震撼效果带来的刺激,使我次日病倒了,因为我的潜意识通知我说,我见到的其实是鬼在演把戏!病愈之后,我自然不会相信刘谦是鬼来。但是,仍然继续追究他的手怎么容许穿透玻璃?而且还可以不受伤?这不是太岂有此理了吗?穷思苦想了几年,想得我头发也渐渐稀落,青年人看起来像中年人,终究还是想不出个结果来。没有为此而住进神经病院去,倒是自己最大之幸,为此感谢主。

本以为刘谦写书出卖魔术的秘密,一定有穿透玻璃的解密档案会向读者倾囊相授。岂知,买了书来一看,原来都是一些普通的“把妹”小技小巧,这些简单魔术,俺早已会……早已会……自己动脑筋去猜测出来了。关于那穿透玻璃的本事,才是我深感苦恼而头绪全无的心结呀!

刘谦说,观赏魔术表演,就是“享受”那被骗的乐趣。说得极好!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愈难猜出其过程是如何发生的魔术表演,愈是有SM自虐式的被骗享受感。如果知道了全过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也许就一钱不值了。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知道其中的秘密,谁能告诉我?

从刘谦在书里公开不是秘密的魔术秘密来看,可以知道,魔术师是靠“快手”吃这行饭的。因为他出手的速度要比你的眼睛快了半拍,因此,事实上的“被骗”感觉,是因为你的眼睛“漏看”了魔术师的一些关键快手动作。

我本来很信任眼睛,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高手底”、“眼快手慢”。看过了刘谦“错误引导的标准示范”魔术后,我不得不承认,原来眼睛也是个很容易受骗的家伙,所以,最好还是“眼不见为干净”。

作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需要具备一切的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学、管理地理学,总之所有的“理”都要下一番苦功去学。其中的“道理”和“原理”,更是魔术师不可少学的骗人技巧。懂了其所以然的道理和原理,才能收发自如地应用于表演中。

刘谦还有其所谓的魔术师个人恪守三原则:1.表演前,绝对不向观众说明接下来所要表演的内容。2.绝不在同时、同地、同观众的情况之下,二次表演相同的魔术。3.绝对不向观众透露魔术的秘密。

其实,他已自破了第3原则,只是破得还不是很彻底。希望他再接再厉,把怎样用血肉之躯穿透玻璃的秘密向观众和盘托出,让我以后不再掉头发,晚上睡觉不用睡到半夜,又从做梦的思考中悠悠醒来,为这百思不得其解的魔术陷入苦思中!

药家鑫被判死的反思

药家鑫在一片迷糊中,感到心脏处传来一阵难以言喻的撕裂痛楚之感。“不会是心脏病发作吧?才22岁,那么的年轻,不可能患心脏病的!”他的心在想。

痛楚感愈来愈强烈,感觉心脏仿佛粉碎了。终于,他在迷迷糊糊中,渐渐失去了所有的知觉。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那心脏的痛感不再有,换来的是一阵舒畅愉悦的感觉。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漆黑一片,完全见不到光线。静,极静,令人害怕的静。时间,仿佛凝固住了。

他感到自己是“卧着”的,于是,他“爬了起来”,习惯性地试图摸索身边的物件;然而,“伸出去”摸索的双手始终是落空的,周围并没有任何的物件。

一阵恐惧感从心底涌起,他“喊叫”了起来:“这是什么鬼地方?我在哪里?”没有人回应他,四周还是那么地漆黑,依然那么地静。

突然,他的“身体”像被一阵强风在后面吹着般,腾空升起,把他直吹着“飘”向前。他感觉通过一道很长很长的漆黑隧道,似乎在里面“飘”了一个世纪之久;最后,他终于看到远处似乎是隧道尽头的地方,出现了一点亮光!

来到亮光之源,却看不到那发光体是什么来的,因为太亮了!亮光具备智慧,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自动变得不那么刺眼了,然后,他“见到”那原来是挂在天上的一个发光体。强光消失后,他发现四周皆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美丽花朵,远处有壮丽的山川,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在花丛里流经,景色非常的美。对了,天空还会玩变色呢!时而绿色,时而淡黄色、淡红色、淡蓝色、淡紫色,只是,没有出现过黑白色。

他尝试走向花丛中的一条用碎石铺就的小步道,去看看前面有什么。走了一小段路,他忽然听见有人在喊“救命”的声音。于是,他急忙循声走去,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女人紧抓著悬崖边的一棵小树,正努力着想攀上来,却始终无法成功,形势险象环生。

药家鑫迟疑了一下,便走过去递出右手给那女人,女人立刻伸出右手来紧扣着他的右手。他稍微发力,就将这名身形娇小的女人拉上来了。脱离掉下悬崖险境后的女人,频频向他道谢。

这时,他才发现,这女人的身上竟然是血迹斑斑的,有些伤口还继续在淌着血水,把淡蓝色的衣服染成了一片血红色;血水滴到地上,迅速积淀到达脚踝那么深!

他大吃一惊,问那女人道:“妳怎么了?流了好多的血呀!”女人缓缓抬起了头来,拨开将脸庞遮盖着的散发,没有答话,只以微笑取代回应。

看着看着,药家鑫心想,这女人怎么这样面善呢?似曾相识的感觉强烈,却又一时想不起来。突然,四周的景色变换了,变成陕西省西安大学城学府的大道上。他“看到”一幕发生在深夜的场景:一辆车牌为“陕A419NO”的枣红色雪佛兰科鲁兹小轿车,将一个骑机车的女人撞倒了。小轿车里的司机下车后,发现被撞倒的女人正在抄自己的车牌号码,他拿出刀子,向这个身形娇小的女人身上连捅了6刀,其中一刀深入心脏,以致女人当场死亡。

杀人后,小轿车的司机马上驾车逃离现场,幽暗的路面,遗留下一具女尸,刀口正源源流出鲜血来,就像……对了,就像他刚才从悬崖边救起来的那女人,她身上流血的样子般!

霎那间,他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她就是遭了自己毒手的26岁女子张妙!而他自己也在数小时前,经二审维持死刑原判后,被依法执行了枪决。换句话说,他已经离开活人的世界了——他已经死了!

此时,一张如画幅般的“屏幕”,在他面前展开来,“屏幕”上的字写着:

药家鑫,男,22岁,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1989年11月7日生,2011年6月7日卒。

然后,屏幕上出现他的父母高兴地抱着一个婴孩的画面;接着,2岁开始牙牙学语,3岁学会走路,5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度过愉快的童年,13岁升中,18岁考进西安音乐学院;最后,就是那深夜车祸中的杀人事件再现,以此结束了他极年轻极短促的一生。

2011年6月7日上午,经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个牵动了13亿人思潮的命案, 审理了7个多月,终于在7日当天给予社会一个交代,划上了休止符。

本来,杀人偿命是对司法的负责,并没有什么悬念的。只为被正法者尚属年轻,且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最后却遭到重判。于是,由此引发了药家鑫案在5月终审判决后,西安5位教授联名呼吁免除药家鑫死刑的事件。

这5名教授分别来自西安几家高校,其中独立学者,作家,曾分别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西北大学讲座教授,陕西省作协会员王新称:“这个事到现在必须有人站出来,我们5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为了不亏良心、为了良知,必须发出声音,如果不表达观点,有可能良知的底线就会被突破”。

王新说,包括他在内的5位教授,在签署联名文章之前和药家及其律师没有任何关系,做这件事只是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不管是药家鑫、李家鑫还是张家鑫,我们都会这么做”。

王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对药家鑫案的基本观点,亦即: “药家鑫案的审理并不是在一个很公平的舆论环境中进行的,始终被社会舆论所影响”。王新说:“舆论喊杀声一片,这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大众对一个年轻人的审判,不能在一个非理性、非平和的心态下去进行,这牵扯到对一个生命,对一个人的尊重”。同时,王新还认为,药家鑫有自首情节,有忏悔行为,“有改造好的可能,就是个老实孩子”。

王新表示,大多数人的义愤只是一种朴素的想法,但是不一定是理性的,不一定是符合法治精神的,有些人对真相根本不了解,很多细节公众并没有看到。一些人故意夸大事实,对事件进行渲染,公众看到的都是一些煽动性的言论,从而引导和利用了公众舆论。王新举例说:“比如法庭判赔的民事赔偿,被告代理人公然说是‘带血的钱’,这是非常错误的,同时也对大众有一个误导,这怎么能是带血的钱呢”? (来自网上资料)

再从社会层面来反思,药家鑫事件的构成,社会难道没有错吗?那撞死人只赔殓葬费,撞伤却要赔人家一笔巨款的条例,有没有在暗示司机一旦发生意外后,把人撞死好过把人撞伤呢?中国政府一胎化的强制政策,造成孩子的家庭生活趋向孤僻、内向,形成自我封闭,一旦遇到事故,不能理性解决,终酿悲剧。

诚然,法律是不看触犯法律者是年轻或年老的,除了犯案之时尚未足法龄可以免除刑责,那是另当别论了。不过,基于药家鑫自首投案,主动交代案情,承审法官应将这点考虑进去;要不然,以后犯了死罪逃脱者,谁还愿意自首投案呢?而且,让人担心的是,既然投案也难免死,杀一个是死,杀一双也是死,以后的杀人者,不如再多杀几个人了,枪毙还不是只能做一次的吗?

笔者觉得,药家鑫应被判终身监禁,若在狱中行为良好,有改过的决心,在30年后或遇特赦时,还是可以获得出狱重返社会的,并不一定非要取去他的性命。与受害人家属相比,药家两老在晚年失去唯一的孩子,亦同感悲凉,这社会也有错的责任,却全推给了一个年轻人去承担,并不能说是司法获得了伸张。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父亲节的飨宴——《父亲的爱》

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代的惯例节日。许多平时忙于工作和事业的人们,藉着这两个固定下来的节日,纷纷向双亲表达爱与关怀。

关于母亲对儿女的爱,大家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唯独父爱,天下的人类尽管肤色和种类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摸不着父爱的痕迹。

我故去的爹,是一个很传统的父亲,对子女的爱绝不露于言表。与孩子不苟言笑的沟通方式,使我们觉得他难于亲近。

我们小的时候,想买什么或想吃什么、索取学校杂费缴付等,从来不敢直接跟一脸严肃的父亲说,而是选择了感觉上比较爱我们的母亲说,再由她传达给父亲。

因此,父亲在世时,我们与他没有过任何的坦诚交谈。他心里想什么?我们的心里又想什么?无法知晓。彼此了解的程度,甚至还及不上身边的同学与朋友。

但是,说父亲不爱我们吗?那是绝对错的。正如以下的文章所阐述的,父亲只是把对子女的爱深藏于心里,不说出来,也不让子女看见。除了解释为男性对感情的看待方式,我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我对父亲之爱的感受,如同这篇《父亲的爱》里面的作者所描述的感受般。在还没看到这篇佳作时,我总以为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老美,他们的父亲对子女的爱,应该会比华人父亲来得开放随和,也许还会挟带一点幽默感,令到他的子女觉得轻松,不会惧于和他交谈。

然后,我阅读完了这篇文章,才明白“天下的爸爸都是一样的”。他们到底不是母亲,无法像母亲那样,对我们毫不保留地表露着爱,甚至是无时无刻,唯恐我们未能感受到她的爱。

也许,因为我的父亲对我们表达的爱,与作者的父亲所表达的方式很类似,使我有了强烈的认同感。文章经过翻译后,只有短短的600余字,却非常有效地概括了关于父亲那种独特的“神韵”;我读着的是她的父亲,却仿佛在重温自己父亲生前的神态——注意作者在文章最后说的那句话。

下个礼拜天就是父亲节了,谨借此篇佳作,怀念我那在天家的父亲,遥悼他父亲节愉快!




题目:《父亲的爱》
作者:艾尔玛·邦贝克(美)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有一次,妈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是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导游风波:你打我还是我打你?

说清楚来,是我打你,还是你被我打?……

不对……是你打我,还是我打你?……唔,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形了。

我打你痛,你打我痛,不说清楚来,差别可大了!打人的要罚,被打的要医,真的不能不说清楚来!如果不说清楚来,医护人员搞糊涂了,把打人的那个抬去挫骨截肢,把被打而伤重的扔在一旁,错过了送医的宝贵时段,岂不就搞出人命来了?!真的真的,拜托要说清楚来咧!

这篇的开头已经有点语无伦次了,自己也有“失控”而说不清楚的感觉。我到底想说什么呢?说清楚来……

5月31号,在亚庇的KKIA上演了一起本地导游与香港游客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事件的起因,据说是有人向对方骂了粗俗的秽语;因为不是慧语,也不是偈语,更不是《论语》,使接“语”的某人听罢,勃然大怒。心想,必须礼尚往来送给对方一巴掌,结果心想事成,给了对方一巴掌。

对方呢,大概认为一巴掌的礼太重了,无功不受禄嘛,更何况是这么个大礼,于是想回敬某人同样的大礼,怎样想就怎样做,结果他也付诸行动,回敬了对方,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鉴于来而不往非礼也,双方都不敢停歇,深怕被对方说自己无礼。一时间,国际机场突发的插播 “铁公鸡秀”,就此上演,搞得机场里鸡毛遍地、鸡血乱洒、鸡骨四散,触目惊心。机场清洁工见此景,频呼头疼!

次日,本州导游协会事头(主席)拿汀法莉达阿都拉曼向媒体表示,该会将针对本地导游在KKIA殴打一名香港游客之事展开调查。若打人者是属于有牌导游,他必须出席州导游协会的纪律听证会。一旦查证其违反旅游条例,将建议旅游部撤销其导游牌照,州导游协会也会随后取消其会员籍!

媒体同时还报道谓:“亚庇警区主任阿末苏菲查卡里亚证实,受害者已向警方报案,警方将根据刑事法典第323条文调查此事,一旦罪成,可判刑坐牢一年或罚款不超过2000元,或两者兼施。”(某报原文)

有趣的是,本月4日的后续相关报导谓:“警区主任阿末苏菲查卡里亚对媒体说,是本地导游被香港游客打,而不是他打了香港游客。”在1号的媒体报道中,曾有“受害者已向警方报案”的字眼,只是,这“受害者”指的是那位本地导游还是那位香港游客呢?媒体没有清楚的交代,我也难以诘问。

可是,本州导游协会主席拿汀法莉达阿都拉曼在1号对媒体的谈话中,就几乎判定了是本地导游的罪过,直指他是打人者。而经过了这么多天的“调查”,“有能”的警方才“顿悟”:原来是香港游客打了本地的导游!当初把冯京当作马凉,是没说清楚来?还是眼看香港游客已经返国了,才来个“反咬”的阴谋,以挽救本州旅游业的声誉呢?

别怪我这么多疑,我的多疑是被这“没有说清楚来”的报道所累,并非我故意多疑的。我当然欢迎多些外国游客来本州游玩,因为这是本州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不过,导游打游客是破坏国家声誉的行为,有错还是必须纠正,才能让国际友人游玩得心服,将来才会考虑再游。

尽管有句生意人的老话说得很好:“顾客永远是对的”,但是笔者却不支持游客是全对的。我也认识一些本地导游和领队,听他们说过一些游客的跋扈行为。某些人以为自己付了一笔旅费,就可以颐指气使,甚至奴役他人;经常向导游提出一些非份的要求,比如,行程中没有安排到某处购买当地的稀货,却硬要导游迁就他一个人,一旦你不满足他,就向旅行社反映抗议,说某某人当导游态度恶劣、服务不好,他却不去想想,自身才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笔者认识一位考取了旅游牌照的貌美本地导游小姐,以前大多是给来此游玩的中国游客当导游的,近年来也脱离导游业了。据她说,某些素质不佳的游客,很不礼貌,更常提出非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在旅游上的枝节,别想歪了哦!——没有?!那是我说得有点导人想歪了,我道歉,对不起!)

咦,离题了?回说这起打人事件的肇因,据说因为某人骂了句粗俗的秽语而起。虽然事件已经发生4天了,我却还搞不懂那位向“某某”说了不是慧语,也不是偈语,更不是《论语》的“某某”,到底是某某?游客乎?本地导游乎?

不过,对于香港来的游客,我给予的忠告是,由于大部分港人对大马的情况明显了解不足,甚至不明白所谓的多元种族概念;比如,对所有来自大马的男性直呼“马来仔”,对女性则直呼“马来妹”,尽管他或她是来自大马三大民族之中的其中一个族群——华人。

很多来自港台或中国的游客,也似乎并不晓得生活在大马的华人中,普遍都具备听和讲普通话,或潮客粤闽等中国特色的地方性语言之能力。当他们与本地人发生冲突时,往往以为对方听不懂,那骂人的口头禅就一骨碌溜出来了。听得懂这些骂人秽语的本地华人,当然就要火冒三丈了。试问,如果我方以相同的骂人秽语先骂他,他会生气不?

当然了,这是假设骂人的秽语出自港人之口。而真实的事件我也曾经碰过,只是,那港人运气比较佳,他是对一个听不懂粤语的本地土著叫骂的,我只是个旁听者,所以我没有对他发作的理由。如果他那不堪入耳的叫骂是针对一个听得懂他说什么的本地华人,那可就会有好戏上场了!

无论如何,不管是本地导游还是游客也好,打人者都是不对的。出国游玩的人,为的是希望有个愉快而享受的旅程,不是为了找晦气才出来的;从事本地导游工作的人,大多数也都想竭尽所能,为来自远方的客人提供最佳服务和方便,希望他们游玩得开心,所以,他们也不是找晦气来的。如果让本来愉快的旅程蒙上了不愉快的阴影,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与海龟镇情缘未了


丛林,椰影,海风,沙滩,任其一皆可以是海龟镇(Kuala Penyu)的代名词。

阔别了一年又3个月,托丰收节长假的福,我再重游了这个被丛林、椰影、海风、沙滩团团包围着的美丽乡镇。虽没有了去年初次到来时的那份新鲜感,却仍保有那股欲亲近大自然原野气息的殷殷期待。

对老妈子来说,这是她初次踏足海龟镇,新鲜感则是满怀满腔。我们的汽车缓缓驶过海龟镇那小如弹丸的市区范围,转左朝二妹夫管理的鱼苗培殖场的宿舍去。

车子在大路行进了约3km,右转进入一条只容一部汽车宽度的沥青羊肠小径,小径的两旁皆是乱木疯长的丛林。走了一段路,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忍不住问:“要住在这种‘山头旮旯’吗?”我们告诉她说:“是的,您二女婿的鱼苗培殖场就建设在‘山头旮旯’里,不过,那边的大自然景色真的很美!”

车子在逶迤的小径行走,沿途幸未遇对头来车,否则,就要避让到路外了。某段路的两旁,是一些本地文莱裔原住民的聚落,再望里面走不久,就抵达二妹夫坐镇的鱼苗培殖场了。铺盖了沥青的小径,全程仅花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


今天这里的天气阴沉沉的,云降得很低,仿佛即将大雨倾盆的样子,可又一直没有下起来的意思。这样的天气,感觉舒服,出游是最好的了。下车把行李安置好以后,我们驱车到海龟镇的市区,寻找能提供果腹的餐室。也许是假期的关系,很多商店都关门休息了,经营饮食生意的餐室不多;来到一家卡达山人开的餐室,听说料理做得还不错,大伙于是就坐下来点菜,先让肚子填饱再说。

因为有小孩在身边,吃过饭,需先回去宿舍让小孩睡个午觉,待他们睡醒后再一起去游乐。回到宿舍后,我却是金睛火眼,睡意全无,于是便独个儿步行到宿舍的周围去看大自然的景色。鱼苗培殖场的前面就是大海,这片海很奇特,四周皆被山峦围拢着,应该是属于内海来的。傍海小径对开的前方,建有一段20米长的防浪堤,宽约1米的堤面上,用了一英寸见方的淡色小方块瓷砖铺盖起来,挺讲究的。

我在防浪堤上坐下,拍了一些照片,然后,赶天阴,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欣赏大海,任思绪翱翔于海面上。海水退到防浪堤外约30米之遥,退潮后露出的沿海岸边,布满了错落有致的大小石头。看看时间,已是午后的1:30了,四周却异常的静僻寂寥。远远的海面上,有两艘渔船在进行围网捕鱼的作业,偶尔会有一艘轻快艇从海面破浪横空。朦胧的海平线上,有一个看似是钻油台的四方形固点。

堤下面的乱石堆里,也是一片静谧,只出现过两只“沼麻蛇”(蜥蜴)在相互追逐交尾,还有一只百足虫悠闲地爬行,以及像苍蝇之类飞来飞去的不知名昆虫。头上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四周则静悄悄的,海风徐徐拂面而来;我脱下拖鞋,盘坐在堤上,效达摩打坐冥思茕想。这样坐着坐着,时间竟也溜过去了一个小时之久!


然后,我起身沿着来时的羊肠小径漫步。小径的两旁,一边是海,一边是丛林,可以同时赏阅到两种不一样的环境。这条小径内也是异常的静谧寂寥,洁净的沥青路面,没见着一个人影,久久才会遇上一辆电单车开过来,偶尔掉落一两片枯叶时,也是触地有声;此外,就只听见在丛林那方的参天古木里,传来的尖锐长鸣蝉音,和海上波浪翻滚拍击时发出的海韵。

想问:是不是也隐含有欢迎我这个稀客到来的意思呢?

临近傍晚时分,两个小瓜睡醒后,我们启程到附近的一处海滨公园闲游,海滨的游人很多,从停在公园旁的汽车注册车牌所见,显示一些游人乃是来自纳闽(Labuan)。海滨建有一条通向外海的木质长廊,一些本地人在长廊的两旁垂钓,长廊的尽头则是一座宽阔有顶盖的看海透风楼台。正前方远处朦胧的海岛,就是Pulau Tiga了,那里也是一处提供欣赏大自然风光的景区。

这时的天色,显得更晦暗了些,云层墨黑而浑厚,能感觉到在空气中飘荡着的潮湿,大雨显然是真的要来了。我们急忙收起心情,迅速赶往停车处取车回家。才回到宿舍一会儿,大雨就追尾而至,还下得挺大的。


大雨滂沱的雨夜,在海龟镇二妹夫的鱼苗培殖场宿舍上演。

吃过了晚餐,因为外头在下雨,无处可去,只好蜗在宿舍里,边喝酒边观赏DVD。记得上次偕同台湾回来过年的大妹夫在此住宿的晚上,因为当时的天气晴朗,我们各自带了手电筒到海边探照夜里出来觅食的浮游生物,我也曾经在宿舍前面的那片碎石空旷地上驻足仰观繁星。如今,过了一年之后,那片碎石空旷地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短草,不再是上次秃露着泥土的空旷地了,要不是下雨,我还是会自屋里携一张椅子来卧观星星的。

那晚,还不到10点,我就上床会周公去了。一夜睡得香甜,还做了几个梦呢!妈则说她睡得不是很好,想是上了年纪的关系,换地方睡觉会选床吧?她早上5点就起身,到宿舍的附近做早操去。根据她游海龟镇回来的感想总结,那里的大自然气息浓郁,空气清新,是理想的居住环境,美中不足的是蚊子很多。

当然了,丛林原野本来就是蚊子的家,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来到牠们的家,干扰了牠们,其对我们感到愤怒是必然的。不过,我并不觉得这里的蚊子多,因为在海龟镇的这几天,我是鲜少被蚊子叮咬的。倒是小外甥,手脚被蚊子叮咬出几个大小不一的红泡泡来,我笑他说,蚊子喜欢叮他,是因为他的血是甜的。


在餐室吃午餐时,二妹夫对我们说,有两位远从加拿大来的老外,因为爱上海龟镇恬静悠闲的生活,和绮丽的大自然环境,相继在这里买了块地盖房子长住。才说着这两个老外,其中一个正好骑着一辆电单车,从我们吃饭的餐室前面马路呼啸而过,二妹夫忙跟我们说:“喏,就是他了。”

除了景色优美和生活悠闲,在海龟镇居住也很安全。二妹夫的宿舍里有音响、电视、行动电脑和其他一应电器用品,然而,他外出或返回亚庇时,却只是随便关上大门,就可以放心地离开好几天,从未遭过鼠辈爆窃之患。这和我们小时候住的山城乡下情形有点雷同,反观城里,则无法大意至如斯了。

到海龟镇的次日,我早上8点起床,探头外望,发现外头早已是阳光普照。夜雨后残留的积水,仍有一滩没一滩地分布于小径路面凹陷的地方。洗刷后,在宿舍自理了早餐,带上照相机,到昨天打坐的海堤瞧瞧,发现海水已经完全掩没了昨天下午露出来的石头,现在看起来,海中好像没有任何石头似的。参看海事局发布的每6小时潮汐变化,获得资料如下:

28日 1:06am/0.95m 7:55am/1.42m 3:06pm/0.85m 9:15pm/ 1.17m
29日 1:20am/1.06m 8:07am/1.55m 3:54pm/0.66m 10:58pm/1.55m
30日 1:19am/1.14m 8:29am/1.69m 4:37pm/0.49m
31日 5:18pm/0.37m

从中可以看到三天来的潮汐变化,下午的海水是每天愈退愈远了。


海龟镇虽是小镇,分支道路却甚多,不容易辨认。譬如去Tempurung Seaside Lodge的道路,我即使已来过了两次,却依然记不住哪是哪,下回若再来,自己恐怕还是辨认不出路。这次来到Tempurung的沙滩,时间正值中午时分,天气晴朗;没有日落的衬托,这沙滩也只能是一般,谈不上有何特别之处。

我带小外甥在沙滩迎浪嬉玩,一个不小心让照相机沾入了海水,回到岸边把相机上的海水抹干后,按下电源,发现已经故障了,无法再使用,所幸之前拍摄后储存在记忆卡里的数据没有被破坏。这部Canon数码照相机买了有5年,像素还不上10位,是该换一部更高像素的时候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快过去,又来到了与海龟镇道别的时刻。下午3时多一点,我们打道返回亚庇。

海风徐徐吹向岸旁,波浪滚滚湿漉沙滩,
椰影扬扬卖弄风华,野草莽莽古树参差;
蝉鸣咯咯响彻山峦,小径弯弯居住人家,
潮汐泛泛谨尊信守,天海沧沧一色迷茫!


海龟镇,后会有期!

(如欲获取海龟镇其它信息,请浏览http://xiong5205.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