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小城故景梦遗痕

小城实在太小,小得只有一家称得上是星级的山顶酒店。

小城实在不小,这里曾是当年全州文人风云际会的地点。

小城还是太小,小得全城也找不到一家稍具规模的饭店。

小城其实不小,这里竟有一所当地华社创办的独立中学。

走在小城的街道上,虽没有大城的繁华景象,却有大城欠缺的一片温馨;虽没有大城的车马喧闹,却有大城欠缺的一道从容;虽没有大城的生活节奏,却有大城欠缺的一份闲逸。

小城是我的故乡,今天,她是我的梦乡,我常在梦中与她神交。

梦里的小城景象,还是停留在我的学生时代;应该说,是我的潜意识希望这样的吧。因为学生时代过后,我已离开小城到大城里来;对小城的后续发展,我知之甚少,甚至是陌生的。

以前的小城商业店,还有一半是木质建材造的木板店,约建于50年代中期,它们呈“L型”搁在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两侧。80年代经历了一场火劫后,木板店终于悲壮走入历史,只能在老照片里寻当年景。不过,在我的梦里,它还是完整的矗立在那儿,永远不倒。

记忆最深的,是在其中一排木板店的侧边墙上,常会有一张大白纸糊在那儿,白纸上用黑墨汁写了密麻麻的百来字。识字后,我知道那是有乡人去世,丧府找来文化人代写的“讣闻”。小城地方小,只需这么一张贴出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是某某人“移民”了,形同大城的人们把“讣闻”刊登在报章上的效用。

小城的人们如今也渐渐受到大城的“发讣方式”感染,倾向于在报章刊登“讣闻”,不再有人使用“贴街招”的方式来向乡人公告了。执毛笔替人写“讣闻”的文化人于是又失去了价值。其实“贴街招”的方式可以保留华族的毛笔字文化,是好的传统,奈何时代的巨轮滚过时,它并不替你分辨这些。

足球场当然是用来踢足球的,不然怎样?不过,我真的不清楚那时候的足球比赛在几时举办?因为我是个对足球不感兴趣的标准足球白痴。您要是考我世界杯的常识,我只好给您扬起白旗来投降了。

我只知道,那球场里种的短草软绵绵的。没有人踢足球的日子,我常喜欢约同几个朋友,赤着脚踩在草地上,互相追逐,边嬉戏边感受脚下被绿草抚摸的舒适;那时的我,就近住在球场边的店屋二楼上。

小城浓郁的人情味,会让来自城市的朋友们吃不消,心头涌起的疑问就是:“干嘛这样热情?怀什么目的吧?”如果告诉您,他们的热情纯粹出于好客,绝不含狡诈的内情,您信吗?

朋友,确是这样的。在小城生活的人们,没有激烈的竞争,悠闲而自足,何须使计谋?他们的热情,是出于看到外地来客的那份喜悦与好奇罢了。过去,我曾向一些随我回乡去的城里朋友们如是解释说。

大城在变,小城也在发展,我的童年痕迹正被一片一片地抹去。坦白说,我不喜欢小城现在的样貌,因为我已经快要认不出她来了。但是我没有能力把她恢复回去以前的样子,除非我能向仙女借来她的仙棒。

我渐渐减少回乡了,只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必须回去祭祖,才勉为其难地来见见这个变异了的童年河山。其实我又何尝不在变?变得老成了,不再是那个无忧虑的少年,但是对故乡的心境却还停留在从前,即学生时代的阶段。欲求大家都不变,只有在梦中之乡才能实现,投身梦里追寻过去的乡景,已成为我最大的惦念。

2 条评论:

  1. 说也奇怪,我印象中的家乡也是停留在我当年离开它时的那个景象。虽然之后我也回去过很多次,也知道它已变了样,但就是无法接受它的新面貌。有好多次梦见中学时代的我,那些情景跟现实没有两样。每当梦醒之后我都恨那梦为什么不持续久一点。我家人去年搬家了,到他们买的一间新屋。等我下次回去时,我肯定会很不习惯。那间旧屋还在村子里,没卖。妈说现在旧屋杂草丛生,人去楼空。我可以想象到那个沧桑的画面,那间旧屋,有我很多很多的回忆呢。想到这,我浓浓的乡愁又填满心头。

    回复删除
  2. 玉燕:
    原来我们的感受都一样啊。

    可惜故乡的景色在现实中无法永留,每次我回去,都因为找不回童年的足迹而感叹。

    再过数十年,我看,可以把她当作一个陌生的地方了来看待矣。

    人离了乡就是有这个遗憾,不能与故乡同步变化。久未见,大家的感情也异样了。

    真的只能在梦里寻——好在还能在梦里寻。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