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礼不存,亲何谈?

说大马华人愈来愈流失传统价值观,并非危言耸听。

一位堂哥娶媳,他给我们家里发送的喜帖,抬头竟然完全没有称呼,直接书写我妈的姓名:某某女士;而且,在她姓名的上面,还冠上我们本家的姓,完全看不出来这是自己的亲人请我们喝喜酒。

华人本是十分重视礼仪的民族,失礼仪则与禽兽无异。但是,这些生在南洋的华人,已经渐渐地忘本了,不再懂得敬老尊贤,更不知道在属于华人的圈子里,称呼的重要性,以为这是可以随便减免的。

我这个堂哥,见到我母亲时,他晓得叫一声“阿婶”,可是,发喜帖时,却不会以“婶母”抬头,作为一种礼貌的尊重,难道,这真的是不懂人情世故吗?那么,平时为何晓得称我母亲“阿婶”,而不是直呼她的姓名,就好像在称呼外人那样呢?

他第一次嫁女儿发喜帖给我们时,就已经不晓得本家人的称呼了,直接书写我妈的姓名:某某女士。当时,鉴于他初次办喜宴,不怪他,可第二次依然故我!显而易见,亲戚已经不再是亲戚了,只把我们当作认识的外人而已。

然而,还有更好笑的,他发给自己兄弟的喜帖,也是直接书写姓名的,等于把本家的兄弟也当作了外人,这种里外不分的习性,犹如返祖现象,是倾向“夷”的那一边去了!

当我与他的弟媳谈起这没有称呼的喜帖时,她也一肚子气,说发给她们的喜帖,也是直接书写姓名的,连个“胞弟”的称呼也同样欠缺。

我突然觉得,大马华人沾沾自喜的所谓优良华人传统文化,即将被这些没有传统文化意识者埋葬,成为华夷不分的不伦不类族。

生在异邦,意识薄弱者,很容易就遭到同化的命运。坚持保留固有文化者,也因为这些对本族文化意识薄弱群的拖累,杯水车薪,颓势难挽。

假以时日,华人的影子将不复见,而是半人半兽的族群出现。他们口里虽然说的还是所谓的“母语”,却更像老外说普通话,搞得自己的民族本位也乱七八糟了!

我的年龄虽比这个堂哥小,但是我的华人文化意识却比他强,非常看不惯这种老幼不分的不懂称呼现象,如果徒有华人的容貌,却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争不如把他自己的华人姓名也抛弃算了!

11 条评论:

  1. 如果没有人“点醒”他,他肯定会一错再错地错下去。其实,这不是大马华人的问题,应该是你那个堂哥的问题。就如我们家,和我们的邻居对尊称都很在乎的。就连我父母,只有小学教育的程度,都懂得哪位长辈应该有什么样的称呼。或许,你和其他亲戚应该向他提一下,他可能真不知什么叫尊称呢!
    他今年几岁啊?

    回复删除
  2. 玉燕,
    早安!

    我这位堂哥接近60岁,应该是很懂人情世故的年纪了,奇怪怎么写请帖时会不懂称呼?就好像平时见到我母亲那样嘛,他怎样称呼我妈,写请帖时当然也是怎么写称呼了,怎么会不懂的?。。也未免太笨了吧?这么大个人!

    是的,没有人点醒,他也许还是不会醒悟过来,所以我就贴文上来,让他的儿女可以看见,再转告他们的父亲。

    其实,也不单是我这个堂哥如此不会办事的荒谬,之前听过其他华人也有这种情形出现,所以,真的是大马华人的文化危机,我已嗅到文化崩溃的气味了。

    其实,我们彼此的父亲是兄弟,都来自同一祖父,我们是“本家”(祖宗同源又同姓的直系血缘亲人)。他请我们去参加他娶媳妇的喜宴,可以用通知的方式请我们去,也不一定要发喜帖的。发喜帖主要是针对外人,如朋友同事。

    我那位同样接到不礼貌喜帖的堂嫂也说了,不发喜帖,用口头通知我们,还好过发出这种令人气愤的不礼貌喜帖!

    回复删除
  3. 喜帖上的称呼很多现代人都不懂了!我也是一知半解,没学过呀!许多年以前我买了一本书,书内容记载的辈分、称呼等等都很清楚,不过我也没仔细读、心想在要用到时才去找吧!
    以前小时候外公就喜欢骂我是读“番书”的。指的就是华文理念不强吧?

    回复删除
  4. 文燕,
    下午好!

    所以我说有文化危机感,我们沾沾自喜地守着文化堡垒的前门,没想到火自后院烧起。

    我其实也没有学多少应用文,但是我知道称呼在华人社会是挺重要的。以前听过别人的亲戚因为在发喜帖时的称呼不当,他气在心头,干脆就不出席喜宴了。

    给个称呼也不需要怎样懂,就好像我这个堂哥,他平时叫我妈“阿婶”,那么,写请帖时当然照样要有“婶”的称呼了。

    “阿婶”是客家方言,当用在书面上时,可以写作“婶母”或“婶婶”,然后才是名字,哪有同宗亲戚不写称呼的?不写称呼的,就没把同宗当自己人看待了,既然如此,红包礼金是不是也可以像包给普通朋友的那样少呢?

    的确,在这里长大的华人,已经渐渐失去“华人特征”了。我祖父母喜欢说我们是“瓦瓦仔”,就是南洋长大的半唐番的意思。

    不过,“称呼”在华人社会里是如影随形的,代代相传,说他不懂,实在没有理由。而且,他也是个近60岁的人了,在社会上也浸淫过,即使自己不懂,总看过人家是怎样办这种事的吧?

    幸好他也只有两个孩子而已,如今也娶嫁完毕了,不必再担心他以后又发来一张把我们当外人的请帖来,让我们频频为此抓狂!

    回复删除
  5. 我身边的华人,偏偏就全是无大无细,忘宗忘本的东西。那些所谓亲戚,寄来请帖也是写Mr & Mrs,最初确是让我很震撼,如今已经麻木了,就当他们是山番好了!
    中国那些小霸王也好不到那里去,也多是没什么教养和礼貌,对自己的父母也呼呼喝喝,对长辈视若无睹,看得俺飙火。

    相较之下,韩佬的礼仪教育就非常成功,延至今日,也没改变。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不在话下,就算面对一个蛮横的长辈,后辈也得先敬个礼,然后再和他辩论。
    在韩国的机场,见到一个母亲把儿子送去济州岛军训,儿子一直陪着母亲,要登机时,儿子向母亲鞠躬,才转身入候机室,这一幕,确实令我感动。在济州岛机场,又见一西装年轻人,对着迎接他的长辈鞠躬。反观华人嘛,反而渐渐多变成山番咯!yan wong!

    回复删除
  6. 山城客,下午好。

    说到称呼,这真的头大了。课本上没有教,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比较亲近的或普通的还懂得称呼,较远的亲戚真的不知如何称呼了。

    西方人就容易多了,一个uncle或aunty就概括了全部。。。

    其实,编写课程的人应该注意这点。

    回复删除
  7. Ninie,
    下午好!

    呵呵,妳已经对这种老幼不分的现象麻木了啊?

    说来挺悲哀的,中国叫“礼仪之邦”,中国人说自己有文化,是文明人,其他都被华人歧视为“夷”“番”“蛮”。可事实是,中国人越来越流失自己祖宗那套好的礼仪文化了。

    在中国尚且如此,境外番邦的情况就更糟了。

    儒家发源于中国,却是韩佬应用得最好,难怪他们大言不惭地说是他们发明的,似乎也有道理喔。

    回复删除
  8. Cindy,
    下午好!

    咦?学校不是有上应用文课吗?什么他称、自称,这些就是礼仪的称呼了。

    我以前有念过,不过后来也忘记了,但是,我在书面用语上不会忘记称呼自己的同宗,这是基本的尊重和礼貌吧。

    回复删除
  9. 也许请帖不是你堂哥写的呱。我就记得亲戚的称呼却不懂他们的真名。以后如果谁发帖给我,记得放“大佬”,哈哈,开玩笑的,放不放也无碍。

    回复删除
  10. 大佬,
    早安!

    请帖不是我堂哥写的,是请字体比较漂亮的人写的。不过,怎样称呼对方,最关键的还是在他自己,那代写的人,只是按照他的要求去写的。

    因为代写的人,他也不知道我堂哥所请的客人,谁是亲戚,谁是朋友,所以,没有称呼的责任还是出在他自己的身上的,毕竟他才是主人家啊!

    大佬如果还记得亲戚的称呼,到你结婚的时候写请帖,就要记得:“平时怎样称呼你亲戚中的长辈,就必须在喜帖上怎样写了”。

    比如,与你同胞的兄弟们,你如果认为需要发他们请帖而不是逐个通知,则必须要有“胞兄”、“胞弟”的称呼作为抬头的尊称;因为你们同胞是属于“本家”,下面无需写本家的姓,只写他们的名字“XX合家”就可以啦。

    至于你的同胞姐妹们,如果已经出嫁了的,则写他丈夫的姓名,以“姐夫”、“妹夫”作尊称。

    叔伯兄弟,系出一个宗源,虽不同父母,却也属于本家的血脉,同样要以兄嫂弟媳作为喜帖上的称呼,才礼貌。

    如果把自己同宗同源的亲戚当作外人,不冠以尊称来发喜帖,则意味著包给他的礼金,也可以如同包给外人那样就可以了。

    回复删除
  11. 学校学不多,主要是公函。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