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挥别宝岛19年


宝岛留存有我的记忆,将近20年前的记忆,如烙印般的深深记忆。

上世纪的90年代初,我与朋友踏上宝岛的淘金之路,这是当时我要作出的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为了要去还是不去,曾改变过数回的主意。

还好,选择去对了,因为并没有事后的遗憾。是的,我去淘金,不是如一般网友所以为的去深造,我可没有这样好命。

翻看这些当年的旧照片,回忆起往事,不禁要感叹光阴飞逝之快,一晃眼就将近20年的岁月过去了。而自己的感觉却好像才是昨天发生的事,但是,照片右下角的日期却向我表明了事实的残酷。

那年,我从跳飞机宝岛淘金回来的朋友口里,获悉那边的薪酬高,便毅然决定离开做了10年的牌业广告工作,到宝岛去淘金。

当时其实有两个淘金的地点供选择:日本或台湾。选日本,我顾虑着语言不通,难免鸡同鸭讲的情形;最终选宝岛,有两个原因,其一,我的大妹子嫁在台北,有亲人在。其二,语言通畅没有障碍。

后来,在宝岛的一切都比想象中来得顺利。食物完全不存在口味的问题,住宿也可以。只是初来乍到,对冬天的寒彻骨温度很不适应,冷得个半死!在四季如春的马来西亚,没有机会尝到这样的寒冷天气,来到宝岛,像变成了落水的猫。大年初一正午之时,竟然要蜷缩在棉被窝里御寒抗冻,这种难得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这张照片里的工业厂房,就是当年我效力的公司,厂址在台北县五股乡,是双层建筑物。楼下是工作车间,地下室是厨房,饭厅与休闲场所也在这里。二楼是员工宿舍,也就是我们当时的住所。宿舍有冷气设备,分配为二人一房。澡间有冷热水提供,还有洗衣机,基本日常所需齐备。

这家公司的规模不大,全厂员工也不过才50人,分日夜班制度。业务是制造大型缝纫机器的零部件,主要工作是将预备做零部件的铁块用钻床与车床钻孔、攻牙、研磨、切削、防锈浸泡、电镀等,最后将这些小零件用螺丝加装入一个大如拖拉机车轮的圆框内部,即成了缝纫机器的完整零件。订单来自国外,如越南、缅甸、泰国、印度等。我曾经探询过厂长,有没有我们马来西亚的来下订单?他说有。

厂长当时年近40,长得高高瘦瘦的,尖削长脸,外貌有点冷酷,不过与我们还是很好相谈,重要的是他有人情味。与所有这个年龄的台湾本省人一样,厂长操着夹带浓浓闽南语腔的不标准华语(他们叫国语)与我们交谈,基本还是可以听懂,至少不会像日语那样难明白。


这张是从公司宿舍上的阳台向厂房外拍摄的。因为这里是属于工业区,故图中所见的建筑物,都是一家一家的工业厂房,而非经营门面生意的商店。

没有加班的晚上,我们喜欢坐在阳台上观望这里的夜景,你说我们在想家也可以,反正就是让眼睛有个驻脚处吧。


这张是上面一张的夜景,当时的相机还是使用胶卷(菲林)的,数码时代还没有来临,所以拍摄的像素不是很好,不能重拍了,就请凑合着看吧。在晚上只能看到招牌的霓虹灯在闪耀,四周都是黑漆漆的,偶尔传来附近值夜班人员操作机器发出的轧轧声。

瞧那一轮弯月,因城市灯光的争辉,使她的明亮度有所减免。拍摄的当时我在想,万里外家乡的亲友此刻是不是也正抬头在看着这天上的同一个月亮呢?


这是假日出游时在“中正纪念堂”留下的纪念。当时的“中正纪念堂”还没有被台湾之耻陈水扁改为“自由广场”,“大中至正”四字端正大方,凛然入目。牌坊后面的那座远景建筑就是市立中央图书馆,我常到那里面看书消磨时间。


宝岛人民对待朋友亲切热情,问路基本都会给你满意的答复,此为港人所不能企及。知道我们来自大马,第一句总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令作客他乡游子的我们倍感亲切,热泪盈眶。

这张照片里,与我同坐一起的另两个人,皆不是宝岛的朋友,他们与我一样,都是来台淘金的外劳。最左边那位胡子满腮的,是来自菲律宾的郑姓华人。中间那位戴着太阳墨镜,有点像黑社会Mark哥的老兄,乃是来自彭亨关丹,姓吕,时年45岁,今天应该60好几了。他正巧也是我们“自家人”,所以大家使用客家话来交谈。照这张照片的日子,正逢台湾的双十国庆节,外头彩缎飘扬,相关活动很多。

往事只能回味,当然,能回味还是属于幸福的,到不能回味之时,再作他想吧。只希望贴出来将回忆留住,以及与大家分享这份回忆之美。

12 条评论:

  1. 台湾美眉好,够风手骚,以前夜总会还有台湾美眉,如今她们已经不来马来西亚找吃了。

    回复删除
  2. (万里外家乡的亲友此刻是不是也正抬头在看着这天上的同一个月亮呢?)
    游子心声,小生到现在还有这种感觉。
    上个月有幸参加了709,完了上飞机的时候,最重的不是行李,而是心情。(其实每次离开都是这样)外国月亮再怎么圆,没有亲人共赏,永远是个缺。
    每个人都有各自出去的理由,但是回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

    回复删除
  3. 我现在也算是跳飞机,从西马过来沙巴深造,然后工作。一呆就呆了六年多,可是却一事无成,无颜回家乡。

    回复删除
  4. 沈兴,
    下午好!

    想念宝岛的美眉呀?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不是没奶水,所以当然不是盖的,呵呵。

    有一回,和照片里的两位同事在台北逛完街后,就坐公车回去工厂的宿舍。因为台北的公车上站位多,坐位少的。在车里座位已满人之下,我们只能站在走道之间,旁边正站着一位皮肤黝黑,貌似东南亚土著面孔的年轻女子。

    我那位菲律宾华人朋友看了,一口咬定她是来自菲律宾,于是用菲律宾话问候那位小姐,只见那小姐含笑不语。菲华朋友信心一百地对我们说:“嗱!你们看,她听懂我说话呢,她是菲律宾人!”

    岂知,那位小姐用标准的华语对他说:“我不是菲律宾人,我是本地的山胞!”那位菲华听了,登时脸红耳赤尴尬不已。

    回复删除
  5. 二楼后座,
    午安!

    对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人情、故乡的土地味道,深深牵动游子的心。

    台湾的朋友都不错,不过,他乡虽好非故乡,我们还是牵挂自己的国家比较多。

    我们曾经为了想嗅一嗅榴莲味道,特意走到超市售卖榴莲的区域,可惜那边的榴莲都是进口自泰国的,即使出现裂缝的,也闻不到榴莲的香味。

    不过,台湾人对这种热带水果的味道就甚为敏感,两个妇女从旁走过,用手掩着鼻子频喊“好臭!好臭!”我们故意捉狭她们道:“哪里臭?很香呀!”其中一位回话道:“这么臭还说香!”加快脚步走过去了。

    与此相关的话题,请参考《忆台湾二三事》:
    http://xiong5205.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02.html

    回复删除
  6. 大佬,
    下午好!

    你来沙大深造,毕业后留下来,倒不像是跳飞机。

    说不定以后会像潘健成(大马留台生,台湾Pendrive创办人/U盘的开山鼻祖)那样,在这里开创出一番事业也未定呀!

    加油!祝福你!

    回复删除
  7. 山城客,
    你到底去台湾淘了多少桶金回来啊?
    你怎么没有被台湾妹捉住的?通常是一个人过去台湾,然后3个人回马,我就看过很多这种情况。

    谁帮你拍的照片?牌楼的屋顶都没了一块,地上却占了一半镜头,哇哇哇~~~~~~~~

    回复删除
  8. Ninie,
    午安!

    呵呵,秘密呀,不好说。。。。

    因为我是外劳,我来赚他们的钱的,看就知道没有钱。

    那些一个人去,带一个抱一个回来的,是拿大把钞票去深造的,一看就知道很叠水,当然是有水之家了。

    所以,我们去当外劳的,都是“先天不足”的嘛,哪个台湾妹敢把自己的幸福拿来开玩笑?不必怪她们,如果是我也这样想呀。。。。

    呵呵,就是那位来自彭亨的客家佬帮我拍的咯!当时的照相机不是还没有数码技术的出现吗?也看不见拍得怎样了,要冲洗出来才“哦!”一声,可是已经没救咯!如果有现在这种数码的照相机,拍不好再拍多几张都没有关系,还可以马上检查拍得如何,不满意的就delete掉,多方便?

    回复删除
  9. 台湾我去过几次,就是喜欢当地的食物像三杯鸡,KONG BA BENG(知道是什么吗?)好像是叫肉燥饭吧!每回去,我们都去山林溪,躲在那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你的样子看不清楚叻,放一张近照上来让我们欣赏,好不?别那样害羞啦!

    回复删除
  10. 玉燕,
    早安!

    台湾食物的名目很多,肉燥饭、鸡丝饭、鲁肉饭、蚵仔面线、猪血糕、牛舌餅等等,有好些现在已经忘记叫什么了,我最喜爱吃的是蚵仔面线。

    有去外双溪吗?那里的自然景色不错。

    我的样子看不清?最下面的一张已经很大个头了哦,因为像素的关系吧。

    好的,等我几时不害羞了,放张露点照给大家看看如何?呵呵!

    回复删除
  11. 年轻时曾几次出差到台湾,记忆深刻的是每天早上的豆浆油条小菜(每天早上都吃,想忘记也难!),还有美味的牛肉面,阿里山的寒风、日出。。。
    发展迅速的台湾已和以前大不相同,正计划这两年内去走一趟自由行。

    回复删除
  12. 文燕,
    早安!

    现在这么久没吃豆浆油条小菜,应该很想吃了吧?

    台湾的发展极快,以前我在那边时,捷运才开始做,2007年完工通车,我在2004年回国,所以也没试过坐捷运。

    现在有了101高楼,以前最高的是台北车站的新光三越。动物园也有熊猫看了,真的大不同呀!

    有机会我会到回去走走看看,尤其是当年效力的公司,看望一下以前的台湾老板和同事。不过,我猜很多同事应该离职了,因为本地员工的流动率很高。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