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趣谈中文

中华语言历经五千年的锤炼,去芜存菁,伴随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除英文之外,最炙手可热的语言。

中文其实并不好学,已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要不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语言,我大概也不会。由于中文采用的是一字一音的辨认法,在阅读时一旦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便无法正确地念出字音来。虽然采取类比的近形字音法偶尔可以凑效,但是也并非每回皆能命中。

比如有“台”字形出现的字,并不能全部都念 “台”(Tai2)字音。“抬举”的“抬”念“台”(Tai2),可是“轮胎”的“胎”(Tai1)、“殆尽”的“殆”(Dai)却不念“台”(Tai2)。“统治”的“治”(Zhi)、“鞭笞”的“笞”(Chi)、“开始”的“始”(Shi)、“怡保”的“怡”(Yi),都不能按照有“台”字形的关系,通通念“台”(Tai2)音。

中文字属于象形文字,从表形中可以大略知道那个字的意思。比如:由大到小为“尖”、多个人字为“众”、小土为“尘”、田加力为“男”、竹加毛为“笔”、人之本为“体”、多木为“森”、方格上隆起的为“凸”、方格上陷入者为“凹”、水加目为“泪”。“田”字更干脆,画的就是围拢起来的田埂。这些会意字,一看就知道要表达的事物是什么。

可是,也有一些很不合理的字,如果不认识这些字,仅从其外形的构成来看,会错估其意。比如“射”字的表形为‘身’加上‘寸’,这似乎用来表述“人矮”才贴切。“矮”的表形看来像一个人拉弓搭矢欲射之态,因此,“射”应是“矮”之误,“矮”才是“射”的意思。“甜”应为“淡”的意思才对,因为“舌之味甘”嘛。“伥”应为姚明的代名词。“朋”字明明是“醉”字之误,都看成两个重叠的月亮了,还不认醉?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个洋人对他的中国友人说:“你们中国字很有意思:椅子、檯子都是木做,所以有木字旁,但杯子不是木做,怎么也有木字旁?”中国友人不慌不忙答道:“你没看见杯字的木旁有个‘不’吗?”

说了一大堆会意字的趣事,现在说说“词”吧。词乃由语素组成,是音义的结合体。我们常看到港台的议会里,在提一项议案时,各人手里拿着一个牌子,牌子的一面写着“赞成”的蓝色字,另一面则写着“反对”的红色字。同意议案的就把“赞成”那一面向着议长,不同意的就举“反对”的那面。“赞成”的没有问题,“反对”的可就不行了。怎么说?“反对”拆开来的语素是“反”和“对”,既然已经承认人家是对的,你为什么还要去“反”这个“对”呢?难道纯粹是为“反对”而反对?依我的理想,应改为“反错”,这样就对了!

对“老”字,我也很有意见。“老”与别字组成词,大有问题:老虎、老鼠、老师、老公、老婆,这些被冠了“老”字称呼的动物或人,并不全都是真的“老”了,至少有大部分还归类于年轻的那组别。尽管老虎和老鼠也有刚出生的,却同样要被冠个“老”字,真有趣!同理,老师和老婆也不全是“老”的,有不少才20出头的人当老师。一个18岁出嫁的女子,或20出头结婚的男子,过后即被人称为“某某的老婆”、“某某的老公”,仿佛踏上了婚姻这门槛,就马上变老了。

刚出生的老虎或老鼠,我们习惯上在名词的前面添加个“小”字:小老虎、小老鼠,如此,大家才可以分辨出来这些老虎和老鼠都不老。可是年轻的老师不能在名词前面添加为“小老师”,这样会让家长觉得不够正经,恐怕还会担心误了他孩子的学业。年轻的老婆更不可以称之为“小老婆”,那可是犯了女人之大忌讳!你要是坚持这样称呼人家,被她老公K时不要说出我的名来,我可不管!

中文字挺有趣的,有些词,还可以前后互相调换,如:适合/合适、别离/离别、代替/替代、亮光/光亮、对应/应对、历来/来历、搭配/配搭、雪白/白雪、实现/现实、产地/地产、女神/神女、草药/药草、察觉/觉察、畅通/通畅、互相/相互,等等,同样是不胜枚举!

说到这些可以前后互相调换的词,我想到数年前曾为公司写过一篇要在公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我用电脑键完字后,便列印出来寄给KL的总公司。文章中有一段的描述里应用了“相互”这个词,总公司的人在校阅时,竟将它改成了“互相”,其实,在这段的意思里,要用“相互”才协调,所以,后来我就晓得了那个校阅员的中文水平也不过是一般而已。

网络的红火,也让头脑精灵的网虫发挥了创造力,凭空冒出了许多网络代语,如:稀饭(喜欢)、果酱(过奖)、偶(我)、菜鸟(新手)、木由(没有)、囧、食草男、草泥马、狗日,等等,各有其隐晦的意思。首次接触的朋友,看得是头顶发热,冒出几十个问号来!不过,这种新词在网上贪爽用用就好,别带下网来,把中文的语言环境污染。

12 条评论:

  1. 但有些洋人就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止学中文,还成了汉学家。
    有个加拿大人叫大山的,每天在CCTV教中文,那口卷着舌音北京腔的普通话,比俺们还强得多呐!

    回复删除
  2. 据说最难学的,是淡米尔文与梵文。

    回复删除
  3. ninie,
    对,你说的大山我知道。
    哇!他那口京腔的普通话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他娶了个中国新娘,这点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有句话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洋人讲官话。”他是那种完全没有洋腔调调的普通话,即便中国某些地区的本地汉人,发音也未必比他正确。
    如果只是听他讲,不看他的人,简直就以为是一个道地的中国人在说普通话!
    我现在想来还身体冒汗,汗颜呀!

    回复删除
  4. 大佬,
    是吗?淡米尔文与梵文最难学啊?

    不过,幸好世人对这两种语言都不感冒,即使好学,也没有人去“耗”,呵呵。。。。

    回复删除
  5. Frank C,
    你“朋”(醉)了,哈哈!

    回复删除
  6. 山城客,今天看到中学生的笔记本,她们喜欢用“口”(可)爱,藕(我),倪(你)。。。还有日本字“的”。

    一般上他们都受网络影响,所以作文里都会出现这些网络词语。。。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你说该怎么办?

    回复删除
  7. cindy,
    有点忙,现在才答你,莫怪。。。。
    “的”是日本字吗?不是“の”吗?我看到台湾人很喜欢用这日本字。中文是“之”的意思。
    说是日本字,其实也不然,“の”是汉字草书“四”的简写。

    回复删除
  8. 我不懂如何找“の”嘛。(现在懂了。)
    “の”是汉字草书“四”的简写?
    可是不可以用呀!不通用。

    回复删除
  9. “の”平常写的字没有使用,在写草书时还是会用,你去研究研究草书的字,就会知道了。

    其实日本字的平假名全部都是来自汉字草书,已经简化到不能再简了,不过,还是可以依稀辨认出它原来的字貌,比如“め”是“女”字、“や”是“也”字、“ゆ”是“必”字、“ゐ”是“为”字

    回复删除
  10. 山城兄的中文造诣之高,又博学多才,佩服佩服。
    你的博文,简浅易读,而且令我获益不浅。
    你是专研中文背景出身的吗?

    感觉一般华文中学/独中,甚至本地中文系毕业的也没能如此热爱中文呢。

    回复删除
  11. 日山兄,
    谢谢赞赏,过奖了。
    我是独中生,但不是专研中文的。
    写博文是从去年年中才开始的,之前没有写过,被你这样逗我一逗,开心死我了。^^
    确实,我是比较爱华文的,毕竟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嘛。
    我的信念是:要学就学到最好,不要学到半桶水。所以,有闲暇我就去研究它。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