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历了一次从鬼门关出来的重生,他以更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她是他处于天人心灵交战时的强有力支柱,她使他坚强地逛了一趟地狱又安然回返人间。
彻夜把《如果还有明天》这部书看完后,对作者以临终的眼光看世界的心境颇觉新鲜;以前也曾看过死囚感悟回忆录,那位死囚最终还是要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负责,步上受刑台结束罪恶的一生,他没有重新出发的机会。
《如》的作者是因病要动手术,有感于手术存在的风险,是活着进去活着出来,还是活着进去僵硬出来?他心里没个底,所能考虑到的结果不外乎存亡这两种可能性。而自己对于“活着”有经验,对于“死后”则不得知之,由此引发他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对人生在世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林绥翔于2006年9月因突发性心脏主动脉剥离,被送往首都的国家心脏中心动手术。《如》一书里面前半段所描述的,正是他在心脏中心等候进行手术时的心情。准确的说,世间没有不害怕动手术的人,尤其是对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心脏操刀;手术的成败决定了动手术者还有没有明天,这才叫人倍感颤栗与气馁的啊。
记得多年前,新加坡的医生试图将一对来自伊朗的连体少女分离,由于这对连体人已经廿余岁了,年龄对于手术的成功机率无疑设置了高坎儿的挑战,医生们均不主张动这种成功率不高的手术,坦言成功机率是一半一半。
但是,敌不过这双连体少女的苦苦哀求,她们甚至向医生表明,即便会因手术而死亡,她们也愿意面对,只求两人能分身后各自活动。结局是一如大家所知道的,手术失败了,这双连体少女死在手术台上。
林君以流畅的笔调,深厚的文字驾驭功夫,为文章添加了幽默的元素,在严正看待生命存殁的同时也释出几许轻松,是为一赞。作者信仰的是佛教密宗派,故书中处处洋溢着佛教的智慧教条,如人生对生死的看待,人活着的意义等。
更为重要的使命是,作者试图说服年轻人要严肃看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为年轻人有青春做本,往往容易忽略生命的脆弱,以为自己与死亡是不会沾上边的。
而作者此番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回来,顿有重生的体验,这显然不是未曾身历其境者所能想象的,就好像有人对于书名《如果还有明天》不能领悟其中意境般,会问道:“明天睁开眼睛就可得到呀,为啥质疑如果还有明天呢?”
如果,我也说如果,大家都健健康康活到120岁,明天无疑是会重复降临的;120岁后呢?对明天的降临恐怕就会变成一天天的侈求了;人终将离世,不管你是帝王将相或公侯胄贵,给足你在世120岁,过后你还是得尘归尘土归土,化作星辰,死亡始终是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一件大事,死后面对的其实是“空”。
作者点破世人追名逐利的企图心,亦对一些人妄图以宗教仪式,向所信奉的神明谄媚,以获取世间财富的无知而感叹。指出世间所有宗教的本意乃在于净化人心,导人向善,并不提供保佑个人或发横财的门道,这与笔者的观点是共通的。
滚轮式卧床的四个轮子在楼层的地板上擦出“沙沙”的刺耳声,护士正推着作者直奔手术室;在国家心脏中心等候了10天,开刀的排期终于轮到了。当手术室的大门即将被关上时,他听到年轻的妻子在喊道:“你一定要活着,我们还有许多事情未完成……”爱人的叫唤让他增添了求生的意志力,他心中积存的一股不舍,幻化成力量在支撑着他。
这些天来,妻子任劳任怨地守护在他的身旁,照顾着足不离床的他一切日常所需。能拥有这样一位贤慧的内助,夫复何求呢?所求者乃不舍,不舍她因为他的万一不幸离世而孤单,不舍万一没有机会对她的感恩付诸行动。
“人生如果可以重来”,这是作者不断强调的,提醒世人,特别是年轻人认真看待生命问题。给自己做个假设吧,假设今天您处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您最在乎的是什么?您是了无牵挂的潇洒走,还是心头堆满了积怨走?相信除了一小部分的人可以豁达的心境潇洒地走外,大多数的人,包括笔者都会对人世间显露留恋不舍的伤悲眼神。如果能预知自己走的结局会是个怎样的情况,那么,回过头来调适一下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确实是必要的。
由于作者是位报社撰稿员,摇笔杆是他常在做的事,饱览群书的他行文练达,通俗又感亲切,这是不争的事实。阅读完此书,需要思考的是“人生如果可以重来”。
回首前尘,很多人会发现,我们的前路原来曾干了几许的荒谬事,芝麻小事因为无知,而把它放大到可以与人发生冲突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要经常去作比较,变得非常自私和无情,如果任其发展,能够达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不择手段地步。
人是万物之灵,能把体力强于我们百倍的猛兽打败,却无法打败自己胸中的一颗心,一颗贪婪的心,这也是拜太聪明之误,唉!
(完稿于17/04/20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